日本要引進陸基神盾沒那麼容易

2017/08/25


  為防備朝鮮發射導彈,日本防衛省決定引進導彈攔截系統「陸基神盾(Aegis Ashore)」,並按照由陸上自衛隊操作使用的方向進行調整。日本希望打造陸海空自衛隊相互協作的彈道導彈防禦體制,但面臨著招募和培訓隊員等諸多課題。防衛省在確定方針後,並未向國內公開而是先告知了美國,在野黨計劃抓住這一點,在秋季的臨時國會上進行追究。

 

日本計劃陸基神盾與PAC3配合使用(Kyodo)

 

  將在大氣層外擊落彈道導彈的神盾艦的攔截導彈配備到陸地上被稱為陸基神盾。如果配合正在開發的「SM3 Block 2A」導彈,2套陸基神盾系統就可覆蓋日本全境。目前的神盾艦需要保持24小時不間斷警戒監視,部署陸基神盾還可減輕其負擔。

 

  在彈道導彈防禦方面,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分別使用「愛國者」(PAC3)地對空制導導彈。陸上自衛隊僅在部署PAC3時擔任警衛等任務,沒有用於導彈防禦的裝備。

 

  海上自衛隊對朝鮮導彈的警戒監視任務加重,對靠近日本領空的中國和俄羅斯軍機的緊急起飛則增加了航空自衛隊的負擔。陸上自衛隊儘管是出動救災的主力,但人員相對寬裕,通過讓其操作使用陸基神盾,可構築陸海空自衛隊一體化的攔截體制。

 

 

  但尚不熟悉導彈防禦的陸上自衛隊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培訓人員組建專業部隊。另外也有聲音指出,如進行24小時輪流值班的警戒監視,每套陸基神盾需要100人規模的部隊。

 


 

  在國民對導彈擔憂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如何向國內解釋也是一項課題。8月17日,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日美防長會談中向美方傳達了引進陸基神盾的方針,但未向國會等進行説明。日本共産黨書記局長小池晃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指出:「未向國民和國會做任何解釋,卻先向美方進行了説明,這本身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陸基神盾帶有高性能雷達,有可能對附近地區造成無線電干擾,需要得到當地居民的理解。每套系統的引進費用也高達約800億日元。民進黨政調會長大串博志向日本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將在財政方面對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後做出判斷」。

 

  如何提高導彈攔截能力也需要繼續探討。日本政府人士在説明引進和神盾艦同等攔截性能的陸基神盾時表示:「具有擴大現有導彈防禦網的效果」。但也人指出,要想縮小防禦網的網眼,消除攔截遺漏,需要引進駐韓美軍等部署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THAAD)。

 

  薩德系統的攔截高度為40~150公里,被認為是神盾艦和PAC3的很好補充。但每套系統的價格高達約1000億日元,保護日本全境需要6套。儘管防衛省計劃繼續探討引進薩德系統,但有觀點認為,其難度將比引進陸基神盾更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