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紅線」與金正恩的「分寸」

2017/09/04


  山口真典: 8月29日清晨,朝鮮再次發射一枚彈道導彈,挑釁行為進一步升級。朝鮮的導彈過去僅有過一次飛越日本列島上空的情況。同時,此次被認為是首次以普通角度發射中程彈道導彈(IRBM)。朝鮮在炫耀導彈技術提高的同時,將半島緊張局勢升級到最大限度,再次逼迫美國川普政權讓步和直接進行談判。朝鮮雖然看起來是在輕率的進行多次挑釁,但仔細觀察,也可以看出金正恩小心翼翼不想與美國發生衝突的內心苦惱。

 

朝鮮《勞動新聞》8月15日刊登的照片,金正恩(左起第二人)正在視察人民軍戰略軍司令部,日本Korea Media公司供圖,Kyodo

 

  此次,朝鮮首次從順安周邊發射了彈道導彈。距離被稱為「平壤門戶」的順安國際機場和正在準備閱兵式的美林飛行場等比較近。

 

  朝鮮媒體還沒有報道金正恩視察當地的消息。不過,鑒於最近每次有重要的導彈發射,金正恩肯定會親臨現場,這次可能是特意選在了離金正恩辦公室所在的平壤市中心比較近的地方。目前,美韓兩軍正在實施例行聯合軍演「乙支自由衛士」。朝鮮對此表示強烈抗議,同時對瞄準金正恩的「斬首行動」高度警惕。

 

  朝鮮導彈的發射時間、場所和種類經過仔細研究

 

  2016年以後,朝鮮看起來似乎一直在不分時間和場所持續發射彈道導彈。但實際上,朝鮮每次發射都會仔細研究發射時間、場所和導彈的種類等。

 

  在2016年春季,朝鮮每週都發射潛射彈道導彈(SLBM)和中程彈道導彈「舞水端」。某朝鮮問題軍事專家表示,「最初不斷失敗,但發射精度逐漸提高」。從發射時間來看,首次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7月4日是美國獨立紀念日,而且是中日美韓等首腦共同參加的20國集團(G20)峰會開幕前。

 

  此次的發射也被認為實現了技術和政治效果的最大化。關於此次的導彈,日韓兩國政府認為與5月14日發射的「火星12」號為同一類型。在此之前,中程彈道導彈全部採用發射角度較高的「高飛軌道」,而此次首次以45度以下的普通角度發射。曾經有軍事專家説過:「朝鮮肯定會以普通角度確認一次導彈部署技術」。

 

  政治效果應該也是計算過的。在美韓聯合軍演期間發射的話,能向內外顯示其「反擊」的態度。瞄準美屬關島的導彈發射計劃正在觀察美國的態度,如果發射與計劃相同的火星12號,還可以強調強硬的姿態沒有改變。

 

  不過,與以前一樣,為避免過度刺激美國,朝鮮此次顯然也注意了「分寸」。對朝鮮來説,1998年8月曾有過一次讓彈道導彈從日本上空飛過的事件。此次的飛行距離只有約2700公里,可以認為朝鮮既證明了具備將駐日美軍基地納入射程的能力,同時又將飛行距離較「關島計劃」的3300公里微妙地縮短了一些。

 

  飛越朝鮮上空的美軍戰略轟炸機

 

  金正恩渴望的是通過與美國直接談判來保證自身的體制。為此,強調本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可搭載核彈頭,並且「隨時可以攻擊南韓、日本和關島的美軍基地」,金正恩需要營造緊張的氛圍。但同時,他無疑又對美軍可能通過「斬首行動」瓦解朝鮮體制感到恐懼,始終在保持警戒。

 


 

朝鮮《勞動新聞》7月29日刊登的照片,金正恩(中央右側)28日視察導彈發射情況,Kyodo

  

  據悉,2017年以來,具備隱身功能、可搭載核彈和特殊鑽地彈「地堡炸彈」的美軍戰略轟炸機B1、B2和B52等飛越朝鮮半島上空的次數也明顯增加。

 

  朝鮮以前就一直將金正恩視察和參加活動等的日程作為絕密事件,住處也頻繁更換。某朝鮮有關人士透露,最近,「因擔心衛星會掌握(金正恩的)行蹤,安排多個車隊,並讓體形相似的替身出場的情況也增加了」。另外,金正恩經常會消失1~2周。

 

  雖然美朝對立看起來在不斷升級,但在水面下以通過聯合國代表部建立的「紐約渠道」為首,雙方建立了多個溝通渠道。在進行釋放美國人質談判的同時,很可能還在探索舉行核導直接談判的條件。

 

  但無論是金正恩的「分寸」,還是川普的「紅線」都很曖昧。另外,中國雖然宣佈履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新一輪制裁決議,但能多大程度對朝鮮行使影響力也不透明。

 

  2016年9月9日,朝鮮在建國紀念日強行實施了第5次核實驗。有分析認為,在即將過去1年的現在,朝鮮似乎是特意想讓美國的衛星發現一樣,在豐溪里的核實驗場完成了準備工作。相關國家雖然始終在努力促成美朝對話,但集結到朝鮮半島附近的美軍與朝鮮人民軍之間「偶發性一觸即發的事態」讓人無法不擔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電子版亞洲總編 山口真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