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朝鮮核與導彈的威脅
2017/09/06
對制裁消極的中國和俄羅斯
要提高對朝鮮制裁的實際效果,不可缺少與朝鮮相鄰的兩個大國中國和俄羅斯的嚴格履行。中國被認為每年供應約50萬噸成為朝鮮經濟救命稻草的原油,朝鮮還在增加從俄羅斯採購。
在朝鮮的貿易總額中,對中國貿易佔9成。作為合法的外匯賺取手段,朝鮮積極向海外派遣勞工,據稱合計向40個國家派出近10萬人,而其中多數在中俄工作。關於與朝鮮接壤的中俄,統計上無法體現的走私貿易也很活躍,難以讓制裁的大網發揮作用。
![]() |
另一方面,出現了制裁産生影響的跡象。據香港環亞經濟數據有限公司(CEIC)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發佈的資料顯示,中朝間貿易額以2013年的65億4660萬美元為頂峰,隨後呈下降態勢。如果中國嚴格履行安理會決議,有望進一步下降。
中國對朝鮮的核子試驗和導彈挑釁日趨充滿不信任感,但擔心制裁將朝鮮逼到絕境後使其失控、以及金正恩政權崩潰導致大量難民流出等事態,因此對於制裁的強化持消極態度。此外,因烏克蘭問題等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的俄羅斯也希望借助對朝鮮的影響力來提高話語權。不過,朝鮮也強烈譴責支援制裁決議的中國和俄羅斯,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中俄也仍未找到打開局面的頭緒。
美國「核保護傘」失效的風險
面對朝鮮的彈道導彈威脅,日本此前以兩手準備加以應對,一是「擴張核威懾(核保護傘)」,即如果遭到攻擊,根據日美同盟關係,美軍展開報復,借此態勢威懾朝鮮,二是部署日本自衛隊的「導彈防禦(MD)」系統,以攔截威懾失敗後朝鮮發射的導彈。
但是,目前出現一種風險,如果朝鮮擁有可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將擔心這種攻擊,即使日本遭到攻擊,也會對報復猶豫不決(核保護傘失敗)。此外,朝鮮今年5月發射的火星12號實現了日本自衛隊的導彈防禦無法攔截的高度和再入大氣層速度。
鑒於這種情況,對於日本來説,擴大「導彈避難訓練」成為當務之急,以便萬一導彈打到日本本土,也能將民眾的被害控制在最小限度。此外,關於在朝鮮發射之前使導彈基地失去戰鬥力的「敵方基地攻擊能力」一事,也似乎需要解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