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紀念

2017/09/11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週年的活動9月8日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舉行。2012年的40週年紀念活動因中國強烈反對日本將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而被取消,此次是中日時隔10年再次舉行邦交正常化的大規模紀念活動。雖然可以説確認了關係改善的方向性,但「國有化」和歷史問題的火種仍持續發酵,仍未恢復至2012年以前的水準。

 

   紀念活動由擔任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的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日中協會會長、前自治相野田毅等7個日本的日中友好團體的代表等約300人出席。河野在活動開始之前,與中國第四號人物、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主席俞正聲舉行了會談。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與河野洋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談前握手(9月8日,kyodo)

 

   出席紀念活動的中國方面最高級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王晨,25名政治局委員中沒有人出席。35週年活動時有當時的總理溫家寶出席。

 

 在儀式上致辭的前外交部長唐家璇表示: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令中國蒙受重大損失,也給日本國民帶來嚴重傷害,強調了將戰爭時的日本領導人與普通民眾區別開來的思路。但沒有深入提及島嶼和歷史問題。中國方面降低了出席者的級別,但克制了對日批評,保持了平衡。

 

   中國共産黨將於10月召開更換最高領導層的5年1度的黨代會。在朝鮮核問題日趨緊迫的背景下,有觀點認為應暫時穩定對日關係。3周前舉行的中韓邦交締結25週年紀念活動在並官方設施的市內一家酒店舉行,有可能與部署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簡稱薩德、THAAD)導致關係冷卻的南韓進行了區別對待。

 

   日本和中國在45年前的1972年,由當時的田中角榮首相和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了邦交正常化。中日關係明顯變化是由於2012年的「國有化」。當時中國各地發生了大規模反日遊行,中日雙方的國民感情顯著惡化,政府高官級往來陷入中斷。

 

   2014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認推進關係改善。不過,很難説已恢復至2012年以前的局面。

 

   最大的原因是安全保障上的摩擦不斷增加。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為應對中國軍機而進行緊急升空的次數2016年度達到851次。與2011年度的156次相比增至5倍以上。此外,中國軍隊的活動範圍也在擴大,今年8月首次在紀伊半島海域確認到中國軍隊的轟炸機。航母「遼寧」艦2016年底首次進入西太平洋。

 


 

   一名中國相關的外交人士表示,「隨著中國海洋戰略的展開,與日本的安全保障方面摩擦增加是必然的」。

 

   此外,中國與日本之間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也缺乏此前的勢頭。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16年中日貿易總額僅為2747億美元,比2011年減少20%。在中國進出口額中,日本的份額在1980年代曾佔到2~3成,在最近5年裏從未超過10%。雖然存在環保等對日本技術充滿期待的領域,但在中國經濟之中,日本的存在感相對降低。

 

   從目前的中日關係來看,如何管控摩擦日趨重要。此前的中日關係具有政治家和民間暢談真心話的多個渠道,但目前明顯減少。中日兩國政府將討論在實現邦交正常化45週年的今年以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締結40週年的2018年實現首腦互訪。利用歷史節點改善關係也説是中日危機感的證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