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對朝包圍網很「脆弱」?

2017/11/15


  11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以此次出訪亞洲的最後一站菲律賓為舞臺,努力建立解決朝鮮問題的包圍網。川普此次出訪與各國就嚴格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決議及朝鮮的無核化達成共識,與掌握關鍵的中國也確認了以壓力為中心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過,對於是進一步施加壓力還是優先進行對話尚存分歧,相關國家是否能團結一致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能否實施將朝鮮逼入絕境的原油禁運將成為接下來的焦點。

 

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舉行會談(11月13日,菲律賓馬尼拉)

 

  11月13日,「包括徹底履行安理會決議在內,利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施加壓力很重要」,川普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再次達成了基本共識。在當天的東盟(ASEAN)首腦會議上,川普被認為也呼籲各國停止與朝鮮開展貿易及切斷外交關係。

 

  「(對朝鮮問題)表示嚴重關切」,東盟首腦會議宣言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措辭。

 

  叮囑「友好國」

 

  東盟有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很多歷史上與朝鮮友好的國家。還有否定或不徹底履行聯合國制裁決議的國家。日本笹川和平財團高級研究員小原凡司表示,東南亞的友好國也「出現了要改變與朝鮮交往方式的聲音」。川普訪問亞洲也特意叮囑了朝鮮的友好國。

 

 

  計劃建立朝鮮包圍網的川普此次出訪亞洲的重要行程是11月9日的中美首腦會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認了朝鮮無核化以及徹底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減少30%對朝石油産品出口,9月11日通過)的方針。可以説中美首腦就建立包圍網達成了重要共識。


 

  日本拓殖大學教授川上高司指出:「美國以在朝鮮問題上與中國團結一致為基本線達成共識」。川上認為:「中美此次達成了共識,美國不會在不與中國協商的情況下先發制人發動攻擊。消除了兩國‘吵架分手’的風險」。還有觀點指出,美國可能向中國説明了軍事選項。

  

  川普與有意開展南北對話的南韓總統文在寅確認了日美主導的「最大限度對朝制裁和施壓」的方針。文在寅沒有提出異議。

 

  密切關注川普亞洲之行的朝鮮目前並未實施發射彈道導彈和核子試驗等軍事挑釁。即便如此,始終對美國保持敵對姿態的朝鮮能被拉回談判桌前嗎?能否説服中國採取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制裁舉措,切斷與朝鮮的聯繫,成為了下一個焦點。

 

  中國態度謹慎

 

  11月9日,「中國能夠簡單迅速的解決問題。所以希望中國能多出點力」,川普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敦促習近平強化對朝施壓。顯而易見,川普指的方法是石油禁運。而習近平表示,制裁效果的顯現需要一點時間,對於進一步施壓持謹慎態度。

 

川普在人民大會堂的歡迎晚宴上(11月9日,中國北京,Kyodo)

 

  9月通過的聯合國制裁決議首次限制了對朝鮮的石油供給。據美國統計,朝鮮的汽車和軍事車輛燃料的石油産品主要從中國進口,年進口量為450萬桶。制裁決議設置了年200萬桶的對朝石油出口上限,石油供給減少了約30%。雖然中國並未公佈削減率,但對朝石油出口可能減少了一半以上。

 

  據悉,朝鮮首都平壤的汽油價格出現高漲,不少觀點認為隨著寒冬臨近,百姓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如果關閉中朝輸油管道、停止原油供給的話,各種各樣石油産品的精煉也將停止,朝鮮的經濟和軍事活動將受到衝擊。

 

  「越拖下去選擇越少」,川普在此次出訪中流露出危機感。而川普剛上台時似乎並沒有太過重視朝鮮問題。

 

  其背景是,美國情報當局分析認為,朝鮮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離完成還差一步,而如今朝鮮開始對美國安全構成了威脅。不惜採取軍事行動的川普政府的選項中被認為還包括顛覆金正恩政權。

 

  而中國的真實想法是,既不想縱容朝鮮也不想一棍子打死朝鮮。中美兩國對半島未來的共識將左右朝鮮局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馬尼拉 永澤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