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記者探訪福島核電站的最深處

2018/02/13


  到2018年3月,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將迎來事故7週年。3號機組將最早於2018年度中期開始取出乏燃料儲存池內的566根燃料棒。在發生爐心熔毀的1~3號機組將是首次。2月8日,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進入了3號機組的反應爐廠房。

 

  從福島縣富岡町的前能源館乘巴士約20分鐘,記者抵達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佩戴好面具和防護服,步行前往3號機組廠房。

 

  乘電梯上行1分多鐘,到達高約36米的最上層。這裡設置了用於移動乏燃料的起重機。機身覆蓋著塑膠布,還未開始使用。從上面觀察乏燃料池,無法看到水下4~5米處的燃料棒。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廠房的最上層設有起重機和圓頂狀屋頂(2月8日,福島縣大熊町)

 

  3號機組發生過氫氣爆炸,暴露出來的鋼筋和瓦礫到處散亂。落入乏燃料池的大塊瓦礫已經清除,但仍有小塊瓦礫。

 

  隨著瓦礫的清除,清除放射性物質的工作一直在慎重推進。最上層的輻射量在事故之後曾達到每小時最大2000毫西弗,現今降至不足1毫西弗。 

  

  即使清除也無法完全消除放射性物質,乏燃料池附近的輻射劑量儀顯示為每小時最大0.7毫西弗,仍然較高。「輻射值在升高,還是先離開吧」,記者遵從東電負責人的指示,離開了乏燃料池。在這裡,記者和東電人員多次確認是否超過每日0.1毫西弗的受輻射上限。

 

乏燃料池的上方拉起了防護網,但仍存有瓦礫(2月8日,福島縣大熊町)

  

  4號機組的乏燃料棒的取出作業已經結束,但發生爐心熔毀的3號機組的取出作業並不容易。從較遠的辦公樓對重型機械等進行遠端操作,一邊清除池中的瓦礫一邊還要移動燃料棒。通常的取出作業可在2周左右結束,但東電計劃用約2年的時間慎重推進作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