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和慶應的創業大戰
2018/03/20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兩大私立名校之間的競爭被稱為「早慶戰」,從1903年開始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從最初的棒球賽逐步擴大到划艇比賽、橄欖球賽等。如今,兩所大學的在校生和校友仍熱衷於相互對決。在商業領域,作為頂尖私立大學,兩所大學貢獻了很多創業家和實業家。最近這兩所大學正式開展創業教育,創業的在校生也不在少數。擁有更好創業環境的是早稻田還是慶應呢?
第一回合
【慶應】在慶應的日吉校區(橫濱市),秋季期末考試最後階段的2月3日,大三大四的學生都來到了教室。這是金融科技商務理念的最後一堂課,大家紛紛提出了各自的商業計劃書。
![]() |
「使用人工智慧(AI)進行股票交易服務,演算法是我們自己編寫的」,經濟學部三年級的陳宇鴻(21歲)自信地説。以陳宇鴻為首的4人小組提出的是人工智慧股票交易服務——「財經藝術(Money Art)」。
該服務通過利用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技術來預測股市行情。負責人工智慧開發的是經濟學部三年級的余田大典(23歲)。他從大一開始就利用演算法進行股票交易,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其他同伴。計劃近期註冊公司。
負責授課的經濟學部教授中妻照雄自信地表示:「從2017年10月開始授課,專攻金融科技實踐的課程可能在日本尚屬首例」。一個教授教100個學生。慶應所做的是為眾多學生傳授創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早稻田】早稻田大學的教授和學生也在教室外面促膝交談創業事宜。
「首先,你自己也可以去做研究」,致力於培養創業家的理工學院朝日透教授這樣鼓舞ECOLOGGIE公司的社長葦苅晟矢(24歲)。
在還是文科系商學部四年級學生的時候,葦苅晟矢提出了大量繁殖蟋蟀來代替漲價的魚粉來作為水産養殖飼料的商業計劃。後來還代表日本參加了全球商業競賽大會。
但結果在初選中就敗下陣來。對手的美國學生發表的都是人工智慧和生物等尖端技術領域。「參會的也都是理科學生,我深刻感受到亟需技術過硬的夥伴」,葦苅回顧道。
回國後,在朝日教授的建議下,葦苅開始走上研究之路,在研究所學習分子生物學,並與昆蟲學專家及研究所的同學合作,2017年12月創辦了公司。葦苅幹勁十足地表示:「希望成為將商業和科學密切聯繫在一起的經營者」。
第二回合
【早稻田】在支援創業的孵化基地方面,早稻田和慶應有著顯著區別。早稻田2001年在大隈講堂所在的新宿區早稻田校區內設立了孵化設施。其優勢在於「近」,文科類和理科類學生能夠集中在一處學習。
校內的商業競賽入圍選手可以免費利用半年孵化設施,並有律師等專業人員提供免費諮詢。産學官研究推進中心的課長酒匂孝之表示:「可以靈活支援有志於創業的學生」。
「創業之初沒有一個讓成員方便集會的地點。對於我們來説,這裡就是公司的原點」,從該設施正式起步的Livesense社長村上太一(31歲)回憶説。村上太一在2006年的春季假期創業,當時只有19歲,還是政治經濟學部的一年級學生。2011年以25歲的年齡打破最年輕上市公司社長的記錄。數據分析公司User Local於2017年3月上市,其社長伊藤將雄(44歲)也曾是該設施的入住者。
目前仍在這裡的軟體公司Utagoe,經常有理工類學生出入其間。在就讀博士期間創業的社長園田智也(42歲)介紹説:「學生掌握了機械學習等尖端領域的技術,是非常可靠的存在」。
![]() |
【慶應】早稻田的長處是孵化設施和大學的距離,而慶應則在外地建立了創業的「聖地」。從東京轉乘新幹線和特快列車需要4個半小時。位於日本稻米之鄉莊內平原所在的山形縣鶴岡市。
慶應2001年開設了尖端生命科學研究所(IAB)。擁有寬敞的辦公室和最先進的設備等,打造了生物領域研究開發的最佳環境。關山和秀(35歲)創辦的Spiber公司從事蛋白質原料的人造蛛絲研發,Metcela公司則開發心力衰竭再生醫療設備,均是從這裡誕生的公司。
「如果做的事情很有意思,那就和在哪兒沒關係了」,説這話的是IAB所長富田勝教授。「如果也要集合東京的人,就在那須或輕井澤進行合宿。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可以催生好的創意」,富田勝教授表示。説明只有在遠離喧囂鬧市的土地上,才能埋頭開展經營與研發。
第三回合
【早稻田】在人才方面又如何呢?早稻田號稱擁有日本最多的留學生,多樣性是其優勢。來自中國的王冉(28歲)2014年還在創造理工學部讀大四時,就創辦了動漫概念客房策劃公司SO-ZO。2017年底,王冉和中國的春秋航空及大型連鎖酒店進行了合作,並表示準備在祖國開展業務。
儘管外國人在日本創業的門檻很高,但Utagoe的園田智也認為,「早稻田成為匯聚全球研究人員和創業者的中心」,寄託了人們很大的期待。
包括留學生在內,校方擴大了援助的範圍,並吸納外部血統。1998年由教員等創立的風投基金WERU INVESTMENT只投資源自早稻田的技術。社長瀧口匡表示,「今後不再拘泥於早稻田這一屬性,準備扶持所有源自大學的創業活動」。
【慶應】相比之下,正如慶應校友組織「三田會」一樣,慶應的「純血統主義」是其優勢。
「我覺得無論是到大企業就職還是創業,都有一定風險」,2017年11月,在面向理工學部的授課中,AISSY公司社長鈴木隆一(35歲)説起了「創業建議」。他是理工學部畢業的慶應校友。
鈴木隆一是慶應大學的創業扶持組織「Mentor三田會」的秘書長。校友們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創業經驗傳授給後輩,鈴木隆一表示「學長談的經驗最為重要」。
「也許這就是為夥伴做些什麼的‘社中合作’精神吧」,對於以三田會為中心的慶應人脈紐帶優勢,初創支援團體代表、環境情報學部教授小川克彥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社中」一詞包括教職員、畢業生和在校生,源自慶應大學的創始人福澤諭吉。他在1879年提出「慶應義塾的存在得益於社中的合作」。在經過了將近140年的今天,忠實地履行福澤教導的校友們也在努力地扶持後輩。
從兒童開始的一貫制教育也許是培養創業精神的要素。Spiber社長關山和秀從慶應幼稚舍(相當於小學)到慶應大學,整個學生生涯都是在慶應度過的。他回顧説:「由於沒有升學考試,所以有時間去考慮各種各樣的事情」。
根據東京商工調查公司2016年底的調查,從20至40歲社長的大學出身來看,畢業於慶應的佔日本全國第一。包括繼任社長在內,經營者紐帶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另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的調查,從2015年度源自大學的創業數量來看,早稻田位居全國第5,領先於慶應的第12位。不過與東京大學等研究預算充足的國立大學相比,兩所大學均被拉開了一個身位。兩所私立名學的奮起,將會提升日本新産業的水準。
1903年11月21日,在東京港區的三田綱町舉行了慶應對早稻田的棒球賽,距今已經115年。「早慶創業戰」開始了約20年。比賽才剛剛拉開序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日經中文網)矢野攝士 駿河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