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過時了?日本湧現反奶爸勢力
2018/03/23
不僅勤懇工作還主動帶娃——「奶爸」們的這些既光鮮又幸福的育兒場景如今已成為日本社交網站(SNS)上的熱門內容之一。不過,無論男女,對這樣的「奶爸」形象心生厭惡的人卻在增加。
![]() |
![]() |
漫畫《換尿布這事兒,我包了》的作者宮川SATOSI | 漫畫《換尿布這事兒,我包了》的主人公為了得到妻子的表揚而積極幫忙帶娃 |
「做給人看的育兒」——這是漫畫《換尿布這事兒,我包了》的主題。成敗的關鍵在於如何向妻子表現自己積極帶娃的一面。該漫畫主人公的心中有一張「育兒積分卡」。例如:給孩子洗澡得1分,陪孩子玩「騎大馬」遊戲得2分。如果受到妻子表楊則可獲雙倍積分。攢夠20分就可以去參加一次喝酒聚會。
「在老婆的壓力下努力帶娃是男人面臨的現實」(38歲的男性公司職員),該漫畫在雜誌上連載後引發了類似的反響,從3月起單行本書籍也將上架銷售。不過,該漫畫的作者宮川SATOSI (39歲)表示:「我也接到過抗議,而且是來自奶爸的。」
據稱,有奶爸抗議道「積分卡什麼的簡直是胡扯,我完全是出於愛才帶娃的」。但是宮川表示「這是假話」,他指出「誰都希望得到表揚,只不過換成帶娃這件事,真實的想法就容易被抹殺」。
在宮川眼裏,「(日本的)‘奶爸’們基本都很浮誇。他們西裝筆挺的去商社上班,工作的間隙又偷偷跑去幼兒園拍個照發佈到ins上」。暫且不論宮川描述的奶爸形像是否正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從表面上確實看不出他們的真實想法」。宮川説:「雖然這些(奶爸的)做法看似有些輕率,不過在自己無法成為育兒主角的情況下,他們也拼命去做,希望作為夥伴被妻子認同。比只拘泥於奶爸形象的那些人可要認真多了」。
反奶爸的言論還贏得了女性的支援。34歲的公司女職員森本愛表示「社會上的那些奶爸們根本沒什麼戰鬥力,還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真是讓人生氣,不過宮川能夠客觀正視自己,這點很好」。
![]() |
![]() |
在育兒休假之初癡迷于為妻子準備月子餐的盛田 | 盛田因為過度癡迷于做月子餐,甚至與妻子發生口角 |
34歲的男性公司職員盛田諒因2017年在網上發佈的育兒休假日誌而引發熱議。以此為契機,他如今在就職的出版社還負責面向家庭的版面的內容。雖然看起來盛田像是「(作為奶爸的)意識很強」的奶爸,但他本人卻説「我其實是意識很低的人」。
據他説,尤其在育兒休假一開始和現在完全不同。他在網上搜索「奶爸」,並著迷于製作完美的月子餐。為了製作出與食譜一樣精美的飯菜,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結果不僅是和妻子發生口角,自己也因為過於勞累而病倒,可以説陷入了一種得不償失的迴圈。盛田説:「在日常生活中,我其實不得不幫忙做家務和帶娃。那些意識很強的奶爸們的那些洋洋灑灑的理想論根本沒什麼必要。」
於是,對於結束光鮮奶爸生活的盛田來説,等待他的是「暗黑的生活」。在他的休假日誌中寫道,抱著無緣無故就開始哭鬧的寶寶往窗外看,只能看到天上的雲彩。也沒有人可以説説話。「因為太孤單,就只能在推特上刷文鳥的圖片看。這個很可愛,啊,那個也很可愛……」。
盛田的育兒休假日誌中引起強烈反響的正是這個黑暗面。「終於到了男人吐槽育兒暗黑生活的時代了!」,在社交網站上他的帖子收到了近1萬個讚。
明治大學的藤田結子教授(社會學)將「日常不照顧孩子,只偶爾和孩子玩耍,卻擺出一副奶爸姿態」男性的增加稱為「自居奶爸問題」。藤田指出,「儘管‘奶爸’一詞在日本流行起來,但是據統計日常參與育兒的男性人數並未增加。這種現實上的差距令很多女性感到厭煩,而真正積極幫忙帶娃的男性也對部分奶爸輕浮的言語感到不愉快。」
![]() |
![]() |
《搖搖晃晃的老爸》的作者吉竹伸介 | 《搖搖晃晃的老爸》因吐露爸爸們的真實心聲而受到歡迎 |
東京一家出版社——母嬰社的跡邊恵理子表示,「對奶爸形象持反對意見的男性的留言從去年開始逐漸增多」。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繪本作家吉竹伸介 (44歲)的育兒隨筆《搖搖晃晃的老爸》在該領域破例售出8萬本。但是作者3年前開始在雜誌上連載時表示「一直擔心這麼寫會惹媽媽們生氣,所以提心吊膽」。
吉竹伸介本著「吐露丈夫的心聲」的想法而開始了連載。比如他寫道了,不理解小寶寶到底可愛在哪、希望妻子再溫柔一點,等等內容。他説:「夫妻雙方以相同的立場和想法來育兒,這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正視這種差異,還有藥可救。」
在日本,「奶爸」一詞是為啟發男性參與育兒而誕生。想要與這個詞説「再見」的人之所以增加,也許是因為它已經完成了「使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倉萬紀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