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借「亂」開展全方位外交 構築與中俄關係
2018/06/05
印度正加速與中國和俄羅斯構築緊密關係,並鞏固與法國和伊朗的溝通管道。在美國川普政權攪亂國際秩序的背景下,印度總理莫迪的全方位外交已初見輪廓。莫迪把當下國際秩序的混亂局面視為印度在國際社會建立與經濟規模相符的「大國」地位的良機,加緊展開攻勢。
2018年,莫迪的外交攻勢伸向被川普政權震動的國家。自年初以來,莫迪2月相繼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以及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舉行會談。3月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新德里舉行會談。
![]() |
莫迪(左)和習近平(右)握手(4月27日,湖北武漢,XINHUA-KYODO) |
由於與美國出現貿易摩擦,中國開始著手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4月下旬,莫迪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訪華,雙方在武漢進行了為期2天的非正式會談。在會談中,圍繞2017年夏季以來中印軍隊在喜馬拉雅山邊界對峙一事,兩國首腦就暫時擱置問題達成基本共識。
中印對立這一多年來的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可能發生變化。美國華盛頓中美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古普塔(音譯)認為,「武漢會談將作為中印關係的轉捩點載入史冊」。
![]() |
莫迪(左)和普丁(右)(5月21日,索契,圖片由印度政府提供) |
5月21日,莫迪應俄羅斯總統普丁邀請,與俄方在黑海沿岸的渡假勝地索契舉行非正式會談。從蘇聯時代開始印度就與俄羅斯關係深厚。在美國4月對俄羅斯實施追加制裁的背景下,印俄兩國首腦促膝交談,商討了如何應對美國的制裁。
此外,莫迪還與普丁確認了共同推進連接伊朗、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的「國際南北運輸走廊」(INSTC)構想,該構想由印度提出。莫迪表示,「(會談)取得了很多成果」。莫迪2018年內預定至少與習近平會面4次,與普丁會面5次。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印度的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並持續保持7%的高增長率。印度擁有超過13億人口,2022年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從上述數字來看印度的確是大國,但其直到最近依然無法摘掉接受援助的「貧困大國」帽子。儘管如此,印度國內要求確立與國力相符國際地位的輿論聲逐年增強。
莫迪與中俄首腦確認將推進構建「多極世界」。在冷戰時期以不結盟運動成員國盟主自居的印度正試圖通過新的全方位外交發揮影響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柳建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