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出生人數為什麼越來越少?

2018/06/06


        日本厚生勞動省6月1日發佈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17年出生的嬰兒數(出生人數)比2016年減少了3萬餘人,降至94萬6060人,創歷史新低。日本一名女性終生生育的孩子數量的「合計特殊出生率」連續兩年下降,降至1.43。全日本出生率最低的東京都的出生率繼續下降,如何構建可兼顧工作與育兒的社會環境這一日本社會課題更加突出。

 

 

        日本出生人數連續兩年跌破100萬人,其降幅時隔12年超過3萬人,而且2018年出生人數仍在繼續減少。日本到目前為止,1949年的出生人數最多,達269萬人,而2017年則只有其1/3多一點。

 

        日本的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01個百分點。自2005年創下1.26的最低紀錄以來,出生率逐漸得以恢復,但近幾年始終徘徊在在1.40~1.44水準。

 

        儘管出生率波動不大,但出生人數卻大幅降低,原因在於女性人口的減少。2017年日本處於生育適齡期的15至49歲女性約為2498萬人,較2016年減少了1.3%。其中,生育新生兒數量佔總數8成的25至39歲女性人口更是減少了2.5%。

 

日本的新生兒(資料圖)

 

        日本在1971年至1974年的第2次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一代人現在大多45歲左右,生育高峰已經過去,這也導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此外,日本的晚婚晚育傾向的影響也很大。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0.7歲,處於歷史最高水準。隨著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升高,之後繼續生育的數量就會減少。

 


 

        從已生育日本女性的年齡段來看,30歲至34歲最多。到2016年為止,日本40歲以上的母親生育的嬰兒數比上年增加,但到了2017年,40歲至44歲母親生育的嬰兒數也轉為減少。雖説45歲以上的母親生育的嬰兒數仍在增加,但1511人這一增幅從總體來看則是杯水車薪。

 

 

        從出生率中還可以看出晚育化的傾向。從各年齡段的合計特殊出生率來看,35歲以上的數據上升,而34歲以下的數據則一律下降。

 

        日本政府推算,如果想要孩子的夫婦全部如願生育,則出生率(希望出生率)可達1.8。而實際出生率遠低於這一數字,有分析認為是受到了難以兼顧生育、育兒與工作的影響。

 

        2017年日本各都道府縣的出生率中,越是大城市降幅越大。日本最低的東京都的出生率為1.21,較2016年的1.24進一步大幅下滑。大阪府的出生率為1.35,下降了0.02個百分點。神奈川縣、千葉縣、京都府的出生率停滯在1.30~1.34水準。越是大城市,小家庭(指有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中的夫婦雙方都工作的情況越多。因此,存在難以將孩子託管到保育所等工作與育兒兩難全的情況。

 

        要實現實際出生率達到1.8,針對20多歲夫婦的對策成為課題。這一群體生育嬰兒數還不到30多歲夫婦的6成。

 

        死亡人數減去出生人數得到的「人口自然減少」為39萬4373人,減幅達到歷史最大。即使出生率得到改善,目前人口還會繼續減少。公共醫療、養老金等社會保障制度難免要以人口減少為前提,重新進行評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