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迪:與中國交涉縮小基礎設施項目
2018/06/11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6月8日在總理官邸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單獨採訪。為了削減膨脹至1萬億林吉特以上的該國債務,馬哈迪表示對於納吉布前政權與中國共同推進的國內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需要縮小規模,或者終止」,透露了希望與中國啟動項目調整談判的想法。
![]() |
馬哈迪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專訪 (柏原敬樹 攝) |
馬哈迪5月出任總理之後,接受日本媒體單獨採訪尚屬首次。
馬來西亞政權更疊後,前政權粉飾債務情況的問題曝光,削減超過以往公開值的債務成為當務之急。馬哈迪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強調:「必須消除前政權引發的眾多損害」。針對削減政府財政支出的必要性,強調了獲得國民廣泛理解的方針。
作為削減債務的具體舉措,馬哈迪列舉了基礎設施項目的調整,包括前政權在接受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大量貸款的基礎上推進的鐵路建設、城市開發和管線敷設等,稱「馬來西亞沒有償還債務的餘力,必須與中國政府重新交涉,縮小規模,或者停止一些項目」。
馬哈迪已宣佈了終止連接新加坡的高速鐵路計劃的方針。另一方面,針對在選戰中一直呼籲調整的與中國經濟關係,馬哈迪表示,「希望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對馬來西亞來説,中國是主要市場」,顯示出歸根到底從削減債務的角度與中國政府展開重新交涉的想法。
針對南海問題,馬哈迪表示:「派出大量軍艦,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會加劇緊張,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不僅是推進軍事基地化的中國,還敦促展開「航行自由」行動的美國保持自制。關於東盟(ASEAN)正推進談判的避免南海爭端的「行為準則」的內容,僅表示「將與東盟各國磋商」。
關於與美國的關係,針對為削減貿易逆差而不擇手段的美國川普政權的做法,馬哈迪批評稱,「如果像美國那樣的大國採取內向態度,會讓貿易夥伴國和投資者感到痛苦」。對於中美貿易摩擦,馬哈迪表示:「這樣的國家間緊張對於世界並非好事」,對於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出口國産生巨大影響表示了擔憂。
針對納吉布前政權簽署的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1個成員國的新協定「TPP11」,馬哈迪表示:「退出的美國提出的一些條款對經濟實力弱的國家不利。小國、弱國應獲得保護本國産品的機會」,提及調整協定內容的必要性。
在此基礎上,被問及是否存在退出新協定的可能性時,馬哈迪指出,「這是前政權推動的,必須重新加以討論」,表示「如果需要重新討論,希望讓參加新協定的國家有機會考慮現在(馬來西亞)所處的情況」。
針對12日在新加坡召開的美朝首腦會談,馬哈迪表示,「希望有助於緩解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和終止朝鮮核開發」,同時還表示「希望將來像東西德國那樣」,對於以此次會談為契機改善韓朝關係顯示出期待。
馬哈迪還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表示,將重新推進最初擔任總理時倡導的向日本和南韓學習的「向東看(Look East)政策」,強調在從日本獲得經驗和技術協助的基礎上,力爭儘早成功躋身於已開發國家行列,建設不依賴外國投資的國家。
為出席日本經濟新聞社於6月11、12日在東京舉行的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 馬哈迪將訪問日本,這是馬哈迪5月10日出任總理後首次訪問外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吉隆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