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年內妥協遇阻 印度成難題

2018/11/13


  中國、日本、印度等16國於11月12日舉行了磋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部長級會議,但未取得實質性妥協。作為目標的2018年內達成妥協變得困難,各方力爭2019年秋季達成協定。印度圍繞取消關稅等議題與中國等的對立沒有彌合。作為對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關鍵之一、力爭早日達成妥協的RCEP出現了久拖不決的風險。

     

  RCEP除了中日印之外,還有東盟(ASEAN)10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韓參加談判。如果達成協定,將形成合計人口占世界約一半、國內生産總值(GDP)佔約3成的巨大貿易區。

   

  

  對日本來説,RCEP將成為繼TPP11(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日本與歐盟(EU)經濟合作協定(EPA)之後的又一個大型自貿協定。

    

  由於印度、中國等國的貿易立場迥異,2013年啟動的RCEP談判此前陷入停滯。在18個談判領域中,實質達成妥協的僅有中小企業支援和經濟技術合作等5個領域。

          

  但是,考慮到美國川普政權正在加強貿易保護主義行動,此次在談判參加國之中,出現了以2018年內達成實質妥協為目標、「早日形成亞洲主導的自由貿易區」的氛圍。

           

  實際上,中日兩國間圍繞取消關稅的磋商在私底下取得進展。日本希望擴大汽車零部件等工業品出口,中國希望擴大蔬菜等農産品出口。有貿易相關人士表示,「由於中國態度軟化,談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進展」。

         

  不過,在此次部長級會議上,未能確認實質達成妥協的局面。雖然部長級會議的日程還剩下1天,但不得不暫時推遲談判。

     

參加RCEP部長級會議的16國閣僚

               


                     

  在此次談判中,最抵觸取消關稅的是印度。著眼於保護國內産業,印度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工業品和農産品徵收關稅,對於大幅下調和取消關稅,慎重姿態突出。在這一問題上,與要求大範圍取消關稅的其他國家未能彌合分歧。印度商工部部長蘇雷什·普拉布在12日的部長級會議後表示,「印度是快速增長的大國,但也是發展中國家。應獲得(與已開發國家)不同的待遇」。

         

        

  有貿易相關人士表示,日本和南韓圍繞下調關稅的談判也未取得明顯進展。關於制定電子商務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的規則,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似乎發生激烈辯論。

     

  16國打算以2019年秋季達成協定為目標繼續推進談判,但2019年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談判參加國將相繼舉行選舉。如果意識到選舉、迎合國內的姿態加強,取消關稅等讓步舉措將越來越困難,RCEP實現的氛圍有可能降溫。

      

  2019年1月,日本預定與希望新加入TPP11的國家啟動談判。泰國等也對TPP11顯示出興趣。如果TPP11看起來更有吸引力,投向RCEP的政治資源有可能減少。但也有日本經濟産業省高官認為「在(2019年5月之前舉行的)印度大選結束後,談判有可能迅速達成妥協」,但作為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聯盟之一、力爭早日實質達成妥協的RCEP出現了久拖不決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隆史,中野貴司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