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新潮流:體驗「死亡」
2019/01/10
如果今天迎來死亡,你會怎麼做?在各方面都很繁忙的年底年初,仍有人停下腳步,重新審視人生。那就是「體驗死亡」。如今日本的男女老少都有參加這樣的活動。但是,「體驗死亡」到底是什麼樣呢?在平成時代(1989年至今)的最後,2名記者也為了重新審視自己而去「體驗死亡」。
假如生了重病,最先放棄的是什麼?
一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的夜晚,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金剛院蓮華堂內,人們面朝牆壁坐著,氣氛十分緊張。過了一會兒,僧侶緩緩開口道,「時間到了,讓我們開始‘死亡體驗之旅’吧」。
來自神奈川縣橫濱市的寺院「倶生山Nagomi庵」的住持浦上哲也開始了能虛擬體驗死亡的講習活動。如今很多人參加這種「旅行」。
這一天約有20人參加,包括身穿西裝的男性和年輕女性等,年齡在20~60多歲不等。他們的表情全都非常認真。首先在20張卡片上寫下對自己來説重要的事情、人物和夢想等,然後開啟旅行。在絞盡腦汁寫完之後,屋內變得一片黑暗。
![]() |
「這是你的故事」。參與者閉上眼睛。故事中的「我」患上某種疾病,能做的事情不斷減少。參與者被催促放棄寫有重要事情的卡片。
病情毫不留情地加劇。記者也1張、1張地放棄卡片。用獎金買的吉他、與美女一起用餐的夢想、登山的愛好。身體不斷衰弱,死亡日趨臨近。記者又放棄了飼養的貓、朋友、戀人……
剛結婚不久的丹羽愛(34歲)表示,「留到最後的果然是老公(的卡片)」,看來再次確認了對丈夫的愛。來自京都市的柳田雅人(48歲)則念及家人,表示「如果呆在身邊,會看到討厭之處,但我打算以後珍惜身邊的人。今天是獲得新生的日子」。其他人也紛紛講述自己的新發現,包括「雖然愛喝酒,但最先放棄的就是酒」「不知為何留下了‘星星’」等。
浦上表示,「正如患病後才切身體會到健康的可貴,似乎很多人通過放棄重要的東西而意識到當下的可貴」。他在5年前推出這一活動,參與者逐漸增加,如今已經很受歡迎,每次都有20人以上參加,達到滿員。截至目前有3000人以上參加。最近20~30多歲的人正在增加,浦上還會接受委託,在地方城市舉行活動。
「入棺體驗」
「要蓋上蓋子了哦」。
「拜託了」。
「如果因黑暗而害怕,請説出來」。
「我沒事的」。
「蓋子」和「黑暗」指的是什麼呢?
這裡是東京都江東區的「Blue Ocean Cafe」。這天舉行的是「入棺體驗」。在記者眼前,參與者逐個進入「棺材」中,蓋上蓋子後,僧侶開始誦經。
![]() |
僧侶為體驗者蓋上棺材(東京都江東區) |
這家咖啡館是思考臨終準備等生活設計的社交咖啡館。運營咖啡館的House Boat Club的社長村田Masumi表示,「思考死亡就是思考如何活著」。
入棺體驗每3個月舉行1次。參與者在寫下自我評價和給自己的悼詞的講習活動之後,分別入棺3分鐘。
這一天共有10個人參加。大學生伊政百華(19歲)為了拍攝學校課程的小組學習中的「臨終準備」主題視頻而參加,她表示,「可能在小學時就開始思考死了之後是什麼樣子。自己的心中一直存在隱隱的不安」。
她表示,入棺之後,「誦經聲比想像的更清晰。平常會希望誦經趕緊結束,而這次則感到很高興」。是的,在被黑暗包圍的情況下,棺外的聲音比想像的聽得更清晰。
![]() |
正在進行入棺體驗的女性(東京都江東區) |
一起參加的伊藤奏乃(20歲)表示,「我現在憂心的是找工作。看到前輩們的情況,不知自己能否承受得住,一直比較鬱悶。但是,這次體驗到了死後大家都會進到這裡。感覺自己被最近的自己過度束縛住了」。
據悉在參與者中女性明顯更多。村田表示,「希望大家將各自感受到的東西帶回去」。
接下來記者也嘗試了入棺體驗。
在漆黑的棺中度過難以言表的時間之後再重返工作,心中湧起了「我還活著」的慶幸之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二村俊太郎,井土聰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