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可能引發心臟病?

2019/12/10


       隨著抗癌藥的進步等,治療後回歸社會的「癌症生存者」增加,但是被認為受抗癌藥影響、飽受心臟和血管等循環系統疾病折磨的患者也明顯增加。此外還出現了在治療癌症期間,受抗癌藥影響而死於心臟病的患者。將這種狀況視為問題的專業學會等開始採取對策。

 

       生活在東京的一位70多歲女性兩年前罹患惡性淋巴瘤,通過抗癌藥治癒。然而,她在接受治療後出現心臟不適,前往東京大學醫院的腫瘤迴圈器官門診就診,被診斷為抗癌藥導致的重度心力衰竭,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現在儘管有改善傾向,但仍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心臟情況。

 

心臟和血管因長期使用抗癌藥受損的情況增加(大阪國際癌症中心的醫務人員

 

       過去,癌症被視為「不治之症」,延長剩餘壽命被作為最優先事項。不過,得益於抗癌藥技術開發的進步等,癌症患者的生存率顯著提高。作為癌症生存者被完全治癒、以及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回歸正常生活的人出現增多。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2006~2008年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62%,較1993~1996年的53%提高9個百分點。過去5年內被診斷罹患癌症並繼續生存的人數方面,2015~2019年的平均水準約達310萬人。

 

       長壽化成為背景

 

       由於壽命得到延長,癌症生存者飽受血管和心臟疾病折磨的情況突顯出來。

 

       抗癌藥本來就容易損傷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産生脫髮和嘔吐等各種副作用。用藥期間存在心臟功能變弱、血栓堵塞肺部血管的可能性,這一點也為人所知。但是,近年來為了分開使用不同種類的抗癌藥以提高治療效果,每位患者的用藥期間往往會變長,對身體的負擔加重。

 

       據新潟縣立癌症中心新潟醫院的大倉裕二部長估算,截至2015年,日本國內受心血管疾病折磨的癌症患者達25萬人,相當於癌症患者總數的8%。大倉表示,「受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預計到2030~2034年將增至31萬人」。由於心臟細胞等在被抗癌藥損傷後難以恢復,所以在停止用藥後也很容易繼續受到影響。

 

       在抗癌藥療效較好的乳腺癌方面,開始治療1年內死亡的患者中,3成被認為死於抗癌藥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在被診斷罹患癌症10年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超過死於癌症的人數。專攻迴圈器官治療的東京大學教授小室一成表示,「抗癌藥損傷心臟和血管,其影響有可能正在加重」。

 


 

       抗癌藥與循環系統疾病的因果關係還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目前尚無法掌握髮生頻率等實際情況。於是,專業學會開始正式採取行動。

 

       9月下旬召開的日本腫瘤迴圈器學會上,決定從2020年春季開始著手調查抗癌藥導致心臟功能弱化的概率等。學會呼籲全日本的大學醫院和作為癌症治療點的醫院廣泛參與。

 

       最早2020年製作指南

 

       另外,學會將制定在防止加重抗癌藥對心臟負擔的同時,繼續治療癌症的指南,最早將在2020年內完成。將與採用抗癌藥療法的專門醫生的學會共同制定治療指南。擔任腫瘤迴圈器學會理事長的東大教授小室表示,「迴圈器官醫生診治的心臟不會出現癌症。與治療癌症的腫瘤內科醫生的合作較少」,讓治療迴圈器官疾病的醫生和治療癌症的醫生合作也成為課題。

 

       大阪國際癌症中心在全日本率先設置了診斷抗癌藥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的專門門診,也從其他醫療結構接收患者。主任部長藤田雅史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癌症中心都配有專職的心血管醫生,所以需要採取行動」。

 

       為了支援不斷增加的癌症生存者,癌症治療與其他疾病治療的合作刻不容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