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防大學技術外流 研究美國如何管留學生

2019/12/24


  針對大學和研究機構掌握的可轉用於軍事的尖端技術,日本政府將討論資訊管理對策。原因是隨著外國留學生急劇增加,機密資訊流向第三國的風險提高。此外,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警惕提高,這一動向也對日本産生了影響。日本首先將研究美國嚴格管理資訊和限制向特定國家學生發放簽證的事例,找出自身的課題。

   

     

  在研究尖端科學技術的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很多研究可能轉用於軍事目的。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接納留學生和外國研究人員,並與外國企業和大學開展共同研究,尖端科技可能流向第三國。這是因為,外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有機會通過接觸實驗設備,用USB記憶體或相機拍照的方式帶走技術資訊。

   

  接納優秀學生

     

  來日本的外國留學生急劇增加。日本政府2008年制定了「留學生30萬人計劃」,開始積極接納留學生。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5月,日本的留學生人數達29.8萬人,同比增加了12%。是10年前(2008年)的2.4倍。

   

  從留學生的來源國和地區來看,中國位居首位,佔38%。日本政府今後也將重視接納海外的優秀學生。

   

  考慮到美國川普政權針對中國的措施,日本正在加緊制定嚴格管理安全保障相關技術的機制。加強限制的14個領域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微處理器、數據分析和尖端材料等。

   

  美國正在強化對策,把向中國轉移技術的大學、研究機構、防衛産業等的研究人員稱為「非傳統的資訊收集者(non-traditional collecto)」。

  

  日本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等與美國開展共同研究時,可能被要求進行更加嚴格的風險管理。

  

  日本經濟産業省、內閣府、法務省等相關省廳開始研究美國的對策,討論自身存在哪些課題。

        


         

  為了防止信任度較低的留學生等接觸機密,美國的研究機構等根據重要程度區分尖端技術資訊,建立了決定研究人員可以接觸哪種級別技術的機制。這種對資訊和人員進行的「評等」成為日本的課題之一。

    

  另外,防止有意竊取先進技術的人物入境也是對策之一。美國以安全保障為由強化了簽證的發放審查。對學習航空工學和機器人等高科技領域的留學生每年更新簽證。2019年度面向中國的簽證發放量(2018年10月~2019年9月)約為124萬件,比2016年度減少了45%。

   

  資訊管理交由研究人員負責引發擔憂

   

  制定這些對策的前提是獲得資訊,以判斷的外國研究人員和留學生的危險性高低。日本沒有類似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這種在海外收集資訊的專門機構,難以鑒別出危險人物。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建立可以公平利用尖端技術的制度,可能招致大學和國外的反對。

     

  當前將敦促大學和研究機構自主採取措施。日本內閣府在針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問卷調查中指出,「把研究進展管理和機密資訊管理等工作交由研究人員負責的情況很多」。

   

  日本政府為促進與外國企業和大學合作而制定了指針,標明瞭敏感技術的管理方法,並在7月通知全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

   

  作為事先的準備工作,指針中明確要求(1)在公開資訊的範圍內進行討論,摸清技術實力(2)事先區分能公開和不能公開的機密資訊(3)建立在簽訂保密合約時接受法務專家建議的體制等。此外還詳細列舉出存在技術外流風險的具體機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