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減少,居住區卻在擴大
2019/12/31
在日本,人口減少時代所需的緊湊型城市的建設沒有取得進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分析最近的國勢調查(相當於人口普查)發現,郊外的宅地開發仍未停止,在截至2015年的10年時間裏,形成了面積匹敵大阪府(約1905平方公里)的居住地區。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心,由於閒置空房增加等原因,人口密度在下降。如果不能防止無序的城市擴散,行政成本將膨脹。
如果居住區在郊外散佈,基礎設施和行政服務的費用將隨之增加。如果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導致將來的稅收減少,將只有過剩設施的維護費不斷膨脹。日本全國約270個自治體制定了將公共設施和住宅集中於市區的計劃,但不斷有觀點指出缺乏執行力。
日本的國勢調查中有一項將國土按約500米見方劃分、對各個區域的人口和地理資訊進行統計的數據。日本經濟新聞將居民達到50人以上的地區定義為「新居住地區」。攜手日建設計綜合研究所對比2005年和2015年的數據,發現城市出現擴散。
10年裏出現的居住地區的總面積達到1773平方公里,接近一個大阪府、3個東京23區(約628平方公里)。其中2成有100人以上居住,3%有500人以上居住。
![]() |
新居住地區中最大的是茨城縣筑波市的約12平方公里。隨著2005年筑波快線(Tsukuba Express)開通,沿線的田地變為了住宅區。該市市長五十嵐立青表示,「如果人口不斷增加,將出現赤字」,將為應對將來的財政負擔而做準備。預計到2035年度以後財政支出將超過財政收入。
全日本1386個市區町村出現新居住地區,在43個市町,其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在前15位中,筑波市、新潟縣長岡市和浜松市等7個市出台了緊湊型城市計劃。
儘管如此郊外開發仍未停止,原因是希望增加居民。有些自治體出台了允許在本應加以限制的郊外建設住宅的條例,耕地和丘陵地不斷變為宅地。
如果宅地擴大至郊外,容易導致市區的荒廢。大阪市的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從截至2018年10月的閒置房比率來看,全國平均為13.6%,而大阪市達到17.1%。在地方城市中,市區的閒置房也比較突出。
![]() |
大阪市東住吉區的閒置空房 |
很多觀點指出,要建設適合人口減少時代的城市,應該恢復一度放寬的限制舉措。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除了限制之外的其他思路。
「二手房的流通很重要」,日本神戶大學教授砂原庸介希望改變以新建住宅為中心的政策,表示「需要採取避免二手房價格過度下降的舉措」。如果有買賣雙方都能認可的評估手法,交易將變得活躍。包括閒置房再利用在內,推動市區新陳代謝的政策必不可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鷺森弘,黃田和宏,淺沼直樹,山崎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