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新冠感染者或是公開數據的10倍

2020/04/28


  在已逐步引進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的歐美,檢測結果開始浮出水面。在美國紐約州,出現了實際感染人數達到公開值約10倍的可能性。雖然大量的人員産生免疫、讓疫情走向終結的集體免疫依然遙遠,但在重啟經濟活動方面,這種檢測受到期待。歐美為了掌握感染的實際情況,在擴大用於確診的PCR檢測的同時,也在加快提高抗體檢測的準確度。

   

  抗體檢測作為能輕易確定是否感染的手法正在受到關注。美國紐約州4月23日宣佈,以隨機選取的3000人為對象的調查顯示,13.9%的人産生了抗體。如果按該州人口單純計算,可見270萬人已具備抗體,達到已發佈的感染人數(約25萬人)的逾10倍。

    

      

  在其他國家的抗體檢測中,同樣出現了顯示感染人數大幅高於公開數據的結果。在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的縣管轄區,實際的感染者最多達到公開數據的85倍,義大利達到30倍,荷蘭為15倍。在德國,1.2萬名農村居民中出現了15%的人感染的可能性。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很多,實際感染者被認為多於公開數據。各國相繼進行的抗體檢測的樣本較少,很多處於試行階段,目前得出的結果有可能證明了疫情的擴大超出預期。

   

   

  如果感染之後獲得免疫力的人達到人口的6成以上,理論上將構成集體免疫,病毒的感染將趨於結束。世界衛生組織(WHO)4月20日提出看法稱,即使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的地區,「已感染人口的比例似乎也僅在2~3%以下」。

    

  達到集體免疫或需要較長時間,但有期待認為,如果鎖定在未注意到的情況下感染並産生抗體的人,放寬外出限制,能夠有助於經濟活動的重啟。在英國等國,向已確認産生新冠病毒免疫的國民發放「證書」並允許其外出的計劃浮出水面。在與新型冠狀病毒的鬥爭變為持久戰的背景下,力爭實施大規模抗體檢測的趨勢將擴大。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將以全美國為對象,在9月、12月和2021年11月收集5萬份樣本進行檢測。有助於確定全美國的感染規模和幫助疫苗開發。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4月14日啟動1萬1000人規模的檢測,將於近期得出結果。北京等9個省市也將實施檢測。

      

  要全面利用抗體檢測還存在必須跨越的課題。首先是積累科學知識和提高準確度。目前並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是否確實能防止再感染。南韓發現康復後再次呈陽性的患者。中國的報告顯示,剛康復的感染者中有3成並未産生足夠的抗體。再次感染的風險無法排除。

  

防疫人員正在採血,進行新冠抗體檢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Reuters)

       

  目前「免疫層析法(Immunochromato)」 簡易檢測正受到期待,只要滴下少量血液,約15分鐘即可得出結果。這種方法被用於檢測懷孕和流感等,適合大規模調查,但準確度被認為較低。

        

  另一個課題是如何大量供應檢測試劑盒。以日本為例,紡織企業倉紡(Kurabo)將進口中國企業的檢測試劑盒,但銷售對象僅限研究機構。鹽野義製藥與生物初創企業展開合作,力爭銷售中國企業的簡易檢測試劑盒,但通常情況下到獲准銷售需要近1年。

       

  日本紅十字會接受厚生勞動省的委託,啟動了利用捐血者血液的抗體檢測的性能評價。在東京和日本東北地區,將各調查500人的血液,力爭5月1日前後公佈結果。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在4月24日的內閣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期待稱,「通過與PCR檢測結合,有可能實現準確度更高的診斷」。日本還將在補充預算案中列入更大規模的抗體檢測費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