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生人數因疫情銳減
2021/04/25
全球出生人數正在銳減。據分析新冠疫情導致人們對經濟情況和未來的不安加強,在疫情對生育的影響顯現出來的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多個國家的出生人數下降10~20%。如果這種趨勢在全世界確定下來,將成為可持續增長的絆腳石。
在歐洲最初成為疫情擴大中心的義大利,2020年12月的出生人數同比減少22%。西班牙和法國2021年1月的出生人數分別減少20%、13%。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的數據顯示,法國出生人數創出1975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 |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的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夫妻都對生孩子感到猶豫」。其背景是新冠疫情的擴大。似乎很多夫妻都對前往住院新冠患者較多的醫院生孩子感到不安。
應該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美國也面臨出生人數的危機。美國整體的數據尚未出爐,發佈月度數據的美國康乃迪克州的2021年1月出生人數同比減少14%。
據英國調查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預計,2021年美國人口增長率將放緩至同比增長0.2%。這是西班牙流感導致減少0.1%的191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新冠疫情和川普前政權的移民抑制政策産生影響。
中國大陸尚未公佈最新統計數據,香港1月的出生人數同比減少56%,台灣減少23%。南韓減少6.3%,亞洲多地的出生人數減少。
上述一系列趨勢有可能進一步拉低疫情前已在發展的少子化。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顯示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的總和生育率持續下降,2000~2005年平均為2.65,到2019年降至2.5。有分析認為,如果總和生育率低於2.1,則人口將不斷減少,各國一直受到少子化的困擾。
過去在戰爭、經濟危機和災害後曾出現嬰兒潮,但如今存在出生人數並不會在疫情後反彈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顯示,全球參加工作的18~29歲人口當中,有17.4%因疫情而失業或停業。疫情對年輕人就業的打擊更為嚴重,變異病毒的感染也在持續,對未來的不安並未消除。
![]() |
日本醫院的新生兒室(資料圖) |
日本的少子化也將進一步加劇。1月的出生人數同比減少14%,降至6萬3742人。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1月分娩數為126件,同比減少約3成。今後的分娩預約也較少,該中心表示「2021年整體有可能比往年減少近10%」。
從日本9成以上的孕婦會提交的懷孕申報件數來看,2020年1~10月同比減少5.1%。2020年4月日本全國發佈緊急事態宣言之後下滑明顯。疫情還導致結婚人數大幅減少。有民間估算顯示,2021年日本全年出生人數(不含外國人)將低於80萬人。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經濟學家星野卓也分析稱,如果維持目前的出生情況,日本人口到2049年將低於1億人。這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推算要早4年。星野表示,「隨著人口減少速度加快,增長率下降和財政及社會保障受到的影響令人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隆史、竹內弘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