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用這些措施幫父母養娃

2021/06/04


       世界各國和地區都在加緊擴充少子化對策和育兒支援措施。63日,日本《育兒·介護休業法(修訂)》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通過,可讓男性易於獲得「陪産假」。在美國,拜登政府出台了10年內投入1.8萬億美元規模的措施。背景是新冠疫情危機加快了全球出生人數的減少。除了完善育兒環境之外,採取措施緩解民眾在經濟方面對生育的不安也很重要。

 

       3日通過的《育兒·介護休業法(修訂)》在原有的育兒假制度的基礎上,規定男性可以在孩子出生後8周內最長獲得4周「陪産假」。很多男性出於工作原因對申請育兒假比較猶豫,修正案加入了只要勞資雙方達成協定,育兒假期間能以按天雇用形式工作的機制。

 

       以前休育兒假需要提前1個月申請,此次則將申請時間縮短到了2周前。注重的是可以靈活獲得假期的機制。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的懷孕申報等推算,2021年日本的出生人數很有可能低於80萬人。這一人數在2016年降至100萬人以下,到2021年,每年的新生兒數量減少20萬左右。

 

       出生率的下降會導致未來勞動力的減少等,拉低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力。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星野卓也基於人口走勢等進行了估算,得出結論稱,2030年代後半期日本的潛在增長率將轉為0.2%左右的負增長。星野指出,「如果出生率繼續快速下降,少子老齡化速度加快,可能2040年代以後增長率也會持續低迷」。

 

       日本此次通過的修正案的主要目的在於營造一個促進男性參與育兒的環境,與陸續出台財政支援等措施、舉全國之力鼓勵生育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存在很大差距。

 

 

       美國拜登政府提出的少子化對策「美國家庭計劃」中所包含的措施非常廣泛。為了支撐育兒家庭的生活,最長提供12周帶薪的家庭和醫療休假等。還將增加對低中收入家庭的公共托育扶持。

 

       美國還將對育兒家庭擴大發放抵扣稅額的兒童津貼。這項措施本來僅在2021年實施,每年最多向每個兒童發放3000美元(617歲),而現在政策期限延長5年。

 

       在教育方面的對策包括:向所有34歲兒童免費提供幼兒教育、2年的社區大學免費、輔助中低收入家庭兒童保育、擴大面向少數族裔的獎學金等。

 

       美國疾控中心(CDC)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出生人數約為360.5萬人,比上年減少4%。美國將通過儘快採取對策,防止由少子化招致進一步少子化的負面連鎖反應。

 


 

       法國也將加強少子化對策。7月起,將男性産假由原來的14天延長到28天。企業方面最低也要批准7天産假。過去男性休産假需要在孩子出生後4個月內一次性休完,而現在還可以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分兩次休完。

 

       少子化比日本更嚴重的南韓也將從2022年度起伴隨財政政策,加緊強化生育支援,包括生育時發放200萬韓元消費券(服務券)的計劃等。過去實施數十年計劃生育的中國也不得不正視少子化問題,5月底發佈了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孩子的政策。還將完善生育休假和保險。

 

在上海的購物中心內玩耍的孩子們(資料圖,reuters)

 

       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調查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將來想要孩子數量減少的40歲以下的回答者給出的理由當中,最多的是「對育兒的經濟擔憂」。要想對抗少子化,除了像此次的修正法這樣規定更容易休産假等支援育兒環境外,還要解除讓民眾對生育和結婚感到猶豫的經濟擔憂。

 

       從政府的育兒相關支出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來看,日本為1%水準,低於歐洲各國的3%水準。雖然日本已開始討論建立跨省廳採取對策的「兒童廳」,但在各國和地區紛紛採取包括財政支援在內的少子化對策的背景下,如果日本落後,可能會面臨在疫情後的世界經濟中失去影響力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中村結、西邨纮子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