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總裁選將以三人為核心展開

2021/09/15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將以岸田文雄、高市早苗和規制改革相河野太郎三人為中心展開。過去有著現任總裁不參選、候選人就會增加的傾向,1972年以後,有14次選舉中現任總裁不參加,候選人人數平均為3.3人。黨內派系勢力減弱也左右候選人數的動向。

 

從左至右依次為岸田文雄、河野太郎和高市早苗

  

       上述3人已正式宣佈參選。作為現任閣僚而參選的河野太郎9月10日向日本首相菅義偉彙報了最終的意向。在之後的記者會上,河野表示「由於首相明確表示不參選,因此我才開始具體考慮參選」。

 

       河野負責在新冠疫情防控對策中被菅義偉視為王牌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這次總裁選舉是以現任總裁辭職為前提,因此河野無需顧慮,更容易參與。

 

       有多位候選人爭總裁職位的代表例子是前首相佐藤榮作宣佈退出後的1972年。當時有三木武夫、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和福田赳夫4人參選,被稱為「三角大福」的4位派系領袖展開了競爭。

 

       在前首相鈴木善幸宣佈退出的1982年,中曾根康弘等4人參選。在森喜朗辭職的2001年,小泉純一郎、橋本龍太郎、龜井靜香及麻生太郎4人展開了角逐。

 

       參加總裁選舉的候選人人數在前首相福田康夫宣佈退出的2008年和自民黨為在野黨的時期選舉谷垣禎一總裁後任的2012年最多,均為5人。

 

 

       現任總裁尋求連任的情況下,與對手展開競爭的選舉在1972年以後只有4次。大多情況下是現任無需經過投票就連任了。

 

       即使在候選人數多的格局下,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候選人的面孔也都發生了變化。參加1972年總裁選舉的4位候選人都是派系領袖。那時的選戰具有濃郁的舉全派系之力競爭的色彩。

 


 

       近年,派系力量減弱,作為「選舉面孔」選擇受輿論支援的議員的傾向越來越強。

 

       在2001年總裁選舉中,起初,率領最大派系的橋本龍太郎被認為更佔優勢。小泉純一郎提出「打破陳舊的自民黨」爭取輿論支援,結果地方票流向小泉,議員票也以雪崩之勢流向小泉。

 

       2012年總裁選舉,來自最大派系町村派的町村信孝會長和安倍晉三參選,町村派分裂。安倍以保守群體為基礎,爭取跨派系支援。最後形成第一名石破茂與第二名安倍的決勝投票,安倍逆轉獲勝。

 

       派系影響力減弱的一大原因是總裁選舉制度的變化。候選人一度需要50名推薦人。後來逐漸減少,現在變成了20人。需要的推薦人減少,即使沒有派系的全面支援也可以參選的議員增多。

 

       1996年眾議院選舉引入的小選舉區制度也産生了影響。由於1個選區只能有1人當選,黨領袖的人氣很容易反映在選舉結果上,因此輿論動向比派系邏輯更能左右選舉結果。

 

       此次選舉不以派系為主導的傾向更加明顯。高市早苗不屬於任何派系。

 

       河野太郎屬於第2大派系麻生派,但該派系也有議員推舉岸田文雄,計劃不統一支援一位候選人。河野在中堅少壯派議員將他視為「選舉面孔」而給予期待的情況下參選。

 

       河野周圍的中堅少壯議員組成的學習會「火曜會」914日在自民黨總部舉行會議,約有20人參加。細田派、石破派等不同派系的議員參會,針對支援河野達成一致。

 

河野太郎在「火曜會」上發言(14日,自民黨總部)

 

       在自民黨內的眾議院議員中,選舉基礎還很薄弱、當選次數在3屆以下的議員佔了近50%,而且在總裁選結束後就將迎來眾議院選舉。對輿論方向比任何時候都敏感的議員心理很容易産生作用。

 

       最大派系細田派不會在總裁選舉中推舉單一候選人,該派系的議員計劃支援岸田文雄或高市早苗。第3大派系竹下派尚未決定如何應對。

 

       二階派會長、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914日與該派系的幹部會面,已確定將交由派系的議員自行判斷。將在16日的會議上討論對策。

 

       難以出現第4位候選人的原因之一也在於派系的影響力下降。既沒有培養出能站出來代表派系參選的人才,也沒有表現出一致擁立或提供推薦人的協調能力。

 

       自民黨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表示出積極參選意願,將繼續召集所需要的20名國會議員推薦人。上次參加2020年總裁選舉的石破茂此次不打算參選。石破派的國會議員達不到20人,而且派系內認為應該支援河野太郎的意見也在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