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首輪電話外交透露出哪些資訊?
2021/10/12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台至今已與5個國家進行了電話形式的首腦外交。第一輪以同盟國美國和被稱為「準同盟國」的澳大利亞、印度為優先,交換了對國際形勢的認識。岸田在TV Tokyo于10月11日播放的節目中表示,希望第一個面對面會談的外國首腦是美國總統拜登。
岸田表示,「日本外交的軸心是日美同盟。考慮到外交的實際情況,首先應建立日美之間的信賴關係,這才是根本」。岸田10月4日就任首相之後,5日早晨首先與拜登通電話,由此開啟首腦外交活動。接下來將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與超過10個國家的首腦進行電話磋商。
在第一週時間裏,岸田分別在5日與美澳首腦、7日與俄羅斯首腦、8日與中印首腦進行了磋商。岸田8日回顧稱,「與日美澳印四國框架‘QUAD’的所有國家進行了電話會談。以非常好的形式開啟了首腦外交」。
![]() |
就任首相後的首腦外交順序意味著向日本國內外傳遞新首相重視哪些國家的資訊。雖然也有時差和對方日程方便與否的因素,不過首相官邸和外務省確實慎重地研究了先後順序。
第一輪優先考慮的是QUAD成員國美澳印。9月底,QUAD成員國剛剛在前任首相菅義偉的參與下,首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面對面首腦會議。
岸田將QUAD定位為實現倡導法治和航行自由等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關鍵。
菅義偉是在就任首相4天后開始與外國首腦通電話的。首先與美澳首腦通話,然後是德國、歐盟、英國等歐洲國家,再之後是中韓及印度等。
此次中國的順序排在了俄羅斯之後。菅義偉上台時,與中國通電話的日期比俄羅斯早4天。
儘管如此,此次岸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的時間在日方設想的日程中仍然是最早的。
中國的國慶節長假剛剛于7日結束,馬上又要迎來週末,外務省內的大部分觀點認為中日首腦要到11日以後才會通話。
![]() |
岸田在中日首腦電話磋商之後接受採訪(10月8日,首相官邸) |
中國在2020年9月菅義偉上台時第一次由國家主席致電祝賀日本新首相就任。之前多為中國的總理級人物。連續2任首相由習近平致賀電,顯示出由於中美對立持續、中國希望暫且與日本保持良好關係的想法。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顯示,習近平在電話中強調,中日是近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維護和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當前,中日關係機遇和挑戰並存。中方讚賞日本新政府重視保持兩國高層溝通,願同日方加強對話合作,本著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精神,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習近平還指出,中日要認真汲取兩國關係正反兩方面經驗,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切實踐行「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妥善處理歷史、涉臺等重大敏感問題,管控好分歧,把握好正確方向,維護好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和大局。
南韓沒有成為第1輪電話磋商的對象。在菅義偉上台時,電話磋商從美澳開始啟動,4天后與南韓總統文在寅互致問候。
南韓政府在前勞工問題上沒有拿出解決對策,日韓關係仍看不到改善的跡象。有觀點指出日韓關係處於戰後最糟糕時期。日本外務省和首相官邸從一開始就一致認為,「最好避免將南韓放在儘早舉行(電話磋商)的國家」。目前正在就10月12日以後的日程與南韓方面展開協調。
之所以將南韓放在後面,也有著考慮到10月31日眾議院選舉的一面。自民黨支援基礎之一的保守階層擔憂岸田面對中國和南韓「或採取軟弱態度」。
岸田領導的宏池會(岸田派)在傳統上重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外交路線也被認為比較穩健。
中日邦交正常化由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和領導宏池會的外相大平正芳實現。日本有意通過推遲與南韓的磋商來消除對類似走向的看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