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走後,誰來領導「安倍派」?

2022/07/19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到槍擊身亡,自民黨的安倍派(清和政策研究會)失去了領袖。目前還沒找到派內一致認可的接班人。為了保持凝聚力,安倍派想通過事實上的集體領導體制來渡過難關。超過90人的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的動向將對岸田文雄首相的內閣改組、自民黨高層人事調整及後續的政權運營産生影響。

        

  由於安倍突然去世,派內失去了考察接班人的時間。安倍派幹部7月11日在東京都內的酒店商量對策,但僅僅確認了派內團結一致採取行動。

  

安倍晉三在自民黨安倍派的派對上致辭(5月,東京都港區)

      

  安倍2017年曾表示「想要在派內打造四天王」,表達了培養接班人的意願。這是模倣當年在其父安倍晉太郎領導下,被稱為「安倍派四天王」的森喜朗、三塚博、鹽川正十郎、加藤六月的模式。

              

  從安倍派內現有幹部的身份來看,代理會長由下村博文和鹽谷立兩人擔任。安倍死後,兩人一直在安倍的私人住宅幫助家屬等接待前來弔唁的客人等。

      

  日本經濟産業相萩生田光一、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派系事務總長西村康稔、領導參議院內安倍派的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等人也被視作候選接班人。

    

  由2人或7人集體領導的方案

         

  在年輕人中,福田達夫也備受期待。在2021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他與當選3次以下的議員成立了「黨風一新會」,爭取到了派系外的選票。

  

     

  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也有很多議員支援安倍推薦的政調會長高市早苗。高市雖是無派系人士,但以前曾屬於清和政策研究會。在女性議員中,擔任事務局長的稻田朋美也在候選人之列。    

       

  安倍派的自民黨幹部透露,「提出了兩位代理會長共同領導的雙頭體制或者類似於支撐過去竹下派的‘七奉行’的7人體制等方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想在8~9月著手推進內閣改組和自民黨高層人事調整也是為了考察安倍派的新體制。

      


       

  對於安倍派而言,如果不能獲得內閣和黨內的主要崗位,派內也有可能出現離心力。下村博文在7月11日的BS日本電視臺節目中強調,「如果岸田政府不重視自民黨保守勢力的核心人物,將給自民黨帶來脆弱性」。

     

  最大派系總是面臨分裂的可能性。選擇接班人容易成為分裂的開端。

    

  出現分裂的大致人數是100人

        

  「還差幾個人就達到100人的時候是最危險的。如果有一半是自己人,就有人錯覺比其他派系大」。曾擔任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的森喜朗5月在安倍派的政治集資派對上如此警告。 

    

  田中派、竹下派都是在人數超過100人時分裂的。現在安倍派有93人。

   

    

  清和政策研究會起源於福田赳夫的派系,該派系也曾分裂。1991年安倍晉太郎去世時,三塚博和加藤六月爭當接班人。森喜朗支援三塚博,三塚博成了繼任會長。   

    

  如果選擇派系接班人與自民黨總裁選舉直接相關,對立就容易變得尖銳。圍繞1998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在森喜朗主導下決定擁立小泉純一郎,此舉受到龜井靜香反對。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後,龜井靜香和平沼赳夫等人一起離開了派系。

     

  清和政策研究會採用集體領導制是有先例的。2007年,曾擔任派系會長的町村信孝借在福田政權中擔任官房長官、離開派系職務的機會廢除了會長制。直到2009年都採取由町村信孝、中川秀直、谷川秀善3人集體領導的體制。

    

  當時是2009年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下野的前夕,和當時相比現在的清和政策研究會作為自民黨內最大派系,一直支撐了7年零8個月的安倍長期政權,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集體領導體制下,現在未必能順暢運營。  

        

  雖然自民黨的派系不像以前那麼強大,但仍有分配人事和資金的功能。安倍晉三針對下一次內閣改組,也要求首相岸田文雄將安倍派的入閣人數由現在的4人增至5人。

     

  以前實際上是安倍一人分配。有觀點指出,派內「安倍一家獨大」,不太給幹部分配任務,形成了難以培養接班人的氛圍。如今的安倍派突然失去了支柱,內部處於不知道跟誰商量為好的狀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