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問題就像「溫水煮青蛙」
2022/07/27
日本是否在認真思考隨著人口減少國家日益萎縮的現實呢?日本進入人口持續減少的局面已有14年時間,而至今都沒有找到克服勞動力短缺,防止養老金、醫療及護理功能不健全的道路。少子化對策也不夠深入,如此下去,日本可能會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局面。
日本製造業缺38萬人,醫療福祉行業缺187萬人,服務業缺400萬人……,據日本PERSOL綜合研究所和中央大學匯總的「勞動市場的未來推測」顯示,日本整體的人手缺口到2030年將達到644萬人。
![]() |
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的人手缺口約為138萬人,僅10多年時間,缺口就將達到4.6倍。
以前,日本很多勞動一線通過增加每個人的工作量及提高業務效率來克服人手短缺。由於短缺率不到3%,因此一定程度上還能解決。
而根據PERSOL綜合研究所的推測,日本2030年的人手短缺率將超過10%,服務業更是超過20%。這已經是憑藉「一線的努力」無法解決的境地。
生産和物流容易陷入停滯,零售店容易出現商品缺貨。醫院的等待時間逐漸增加,父母得不到介護服務,離職的人紛紛出現。道路和橋樑禁止通行將增加……,這些事態都有可能出現。
![]() |
日本解決人手短缺的措施只有4個。增加工作的女性,增加工作的老年人,增加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提高生産效率。現在的日本採取的措施總是不夠深入。
雖然接收兒童保育的場所開始增多,但還不充分。老年人雇用面臨的課題是建立不以年齡為理由差別對待的勞動市場。將日本打造成「被外國人選擇的國家」的舉措也還不充分,比如外國勞動者與日本人的待遇存在差距等。
在人手短缺的背景下,最重要的是提高生産效率,而推動生産效率提高的勞動市場改革幾乎還沒著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顯示,在日本從事金融等很有可能實現自動化的工作的勞動者比例為7%。PERSOL分析認為,如果自動化不斷取得進展,到2030年將有可能取代298萬名人才。但是,由於勞動力市場缺乏流動性,如果情況持續,這些人才轉移到難以實現自動化的護理等工作的勞動力轉移會難以取得進展。
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推進緩慢。如果不儘快糾正醫療費負擔比例和福利的代際差距,在職一代支撐老年人醫療和護理的負擔將會越來越重。
日本要提高有一定資産的老年人的醫療費個人負擔比例,同時還應該加緊降低醫療費,比如利用數位技術來防止重覆診療和檢查等。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也存在缺陷。2004年的改革打著「100年安心計劃」的旗號,列入了減少養老金的內容,但並沒有取得進展,如此下去,子孫後代的基礎養老金將會大幅縮水。雖然這樣的課題已經擺在眼前,但日本政府和執政黨卻遲遲不著手進行養老金制度改革。
![]() |
(資料圖) |
考慮到眼前的選舉,連改革的討論都會暫停,日本這種停止思考的時間太長了。日本克服少子老齡化困難的改革是與時間賽跑,這方面的認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至少未來幾十年內,日本人口減少已是板上釘釘。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長期推算結果顯示,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2100年將減少到6118萬,幾乎只有現在的一半。
日本政府提出的少子化社會對策目標是,在想要孩子的人的想法全部實現的情況下,達到1.8的出生率(希望出生率),但即便實現了1.8的目標,人口減少依然會持續。日本社會必須做好以人口減少為前提的準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