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圈人口首降,全國減少61萬人
2022/08/10
日本總務省8月9日發佈了截至1月1日的基於居民基本台帳的人口動態調查,1都3縣(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的日本人人口比上年減少0.1%,降至3561萬115人,自1975年調查開始以來首次低於上年。由於少子老齡化,死亡超過出生的自然減少擴大,未能以人口流入彌補。日本地方的人口減少更加明顯。城市模型也有必要調整為適合人口的模式。
![]() |
在日本整體,日本人人口比2021年減少0.5%,降至1億2322萬3561人,連續13年減少。減少幅度為創出歷史新高的61萬9140人。按都道府縣來看,除了出生數較多、維持自然增長的沖繩縣之外,46個都道府縣的人口減少。日本人的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為7269萬2237人,佔整體的比例為58.99%,降至歷史最低。
生活在東京圈的日本人轉為減少,主要是因為最多的東京都人口比上年減少0.15%,降至1327萬7052人,26年來首次低於上年。
東京都的死亡減掉出生的人口自然減少達到3萬2878人,比上年增加1萬1870人。遷入者減掉遷出者的「社會增加數」僅為1萬2841人,未能抵消自然減少。
觀察人口遷入和遷出的趨勢,從東京都向日本國內的遷出者比上年增加約2萬7000人。日生基礎研究所的天野馨南子分析稱,「新冠疫情推動居家辦公普及,以20多歲女性為中心,發生了從東京遷往神奈川和埼玉等相鄰縣的甜甜圈化現象」。
![]() |
日本人口持續減少 |
日本人的遷入超過遷出的地區有宮城、茨城、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山梨、滋賀、大阪、福岡和沖繩這11個都府縣。不過,即使是遷入多於遷出的都府縣,除了沖繩縣之外,人口都在減少。少子老齡化迅速加劇,即使是地方人口流入的東京圈,也難以維持人口增長。
由於自然減少疊加人口流出,日本地方的情況更加嚴峻。青森、岩手、秋田3縣維持超過1%的人口減少。人口減少率低於上年的地區只有山梨、宮崎、熊本、鹿兒島這4縣。
結果,東京圈人口占日本整體的比率2022年為28.9%,高於上年的28.8%。雖然流入東京都的趨勢減弱,但人口向以東京圈為中心的城市地區集中的趨勢並未改變。
少子老齡化導致人口減少的城市有可能無法維持以一定人口規模作為前提的基礎設施。給少子化踩下煞車、遏制人口流出的對策成為當務之急。
在日本的地方,積極推進育兒支援的自治體的人口明顯增加。在町村中自然增加最多的福岡縣粕屋町於2016年開設從0歲嬰兒到18歲都能利用的「粕屋兒童館」,加強了育兒支援。人口增加在町村中最多的廣島縣府中町等靠近大城市、適合居家辦公的地區,育兒支援的效果更高。
![]() |
東京都進入2022年後,截至6月連續6個月出現凈遷入。日本生産性本部7月實施的調查顯示,居家辦公的實施率降至16.2%,創出歷史最低,出現倒退。但各鐵路企業的旅客人數並未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日本內閣府6月實施的調查顯示,作為東京圈居民、表示有意移居地方的受訪者佔整體的34%,與2019年12月時相比增加9個百分點。僅從20多歲群體來看,則達到45%,提高13個百分點。如果大量人口到東京辦公室通勤的趨勢減弱,以龐大的晝間人口作為前提的東京的城市模型也將被迫調整。
新冠疫情帶來的入境限制對外國人的影響突出。在日外國人比2021年減少10萬7202人,降至270萬4341人,連續2年減少。從減少數量來看,東京都減少2萬8555人,數量最多。愛知縣(8172人)和大阪府(7872人)次之。擴大接納擁有較高技能的外國人成為新冠疫情後的重大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