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出生主義」湧動,人類是否應該生育?
2022/01/07
玉利伸吾:「反出生主義」正在受到關注。這是否定人類出生的一種主張。從哲學的世界開始流行,在日本年輕一代中的關注度也很高,正在引發討論。或許還存在新冠疫情招致的前景堪憂等影響。這種主張的背景是什麼呢?
![]() |
消極看待人類出生的思想正在引發討論 |
反出生主義在全世界傳播,日本也從大約10年前開始出現了「所有人類都不應該出生」的思想。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的《寧可不曾存在過》一書於2017年翻譯出版,2019年《現代思想》雜誌刊登了《特輯 思考反出生主義》,對此産生興趣的人增加。
這一思想正在暗潮翻涌,比如認為「人不出生反而更幸福」的悲觀主義思想家齊奧朗(Emil Cioran)的著作被重新出版。紀伊國屋書店出版部長有馬由起子表示,「1976年初版的《出生的麻煩》近年來銷售額增加,增至3年前的5倍。今年出了新裝版」。
通過網際網路傳播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經過網際網路的擴散,反出生主義這種新詞彙開始被頻繁使用。「最好不出生」、「不應該生孩子」。最主要的理由是想要避免痛苦,因為人生在世有各種痛苦和快樂,但人承受的痛苦明顯更多。否定出生的結論是將來人類應該滅亡。其背後是在全世界擴散的無助感和生活艱難等問題。
「對理工科感興趣嗎?」2020年夏季,東京工業大學的教授上田紀行有點驚訝。原因是在東京目黑區的大岡山校區舉行的學士課程小型研討會上,一名學生針對「反出生主義」發表了意見。
學生分析稱,反出生主義的思想或許是對目前社會風氣的批評。任何人都被要求不斷創造出新東西,這或許是拒絕生産活動和提高生産效率的想法。上田教授認為,「作為文明批評值得深思,但或許主要還是對想要逃避痛苦的心情産生的共鳴」。
![]() |
新冠疫情仍未終結,人們前往職場(2021年12月,大阪市) |
近年來,由於貧富差距擴大等影響,認為人生取決於父母經濟實力的「父母扭蛋」一詞在日本成為流行語。年輕人之間瀰漫著放棄和絕望感。再加上新冠危機和自然災害等的困難,「或許很多人會認同人生的痛苦確實更多」。但是,「如果人生僅以痛苦結束就太無趣了。應以苦惱作為彈簧,探索救贖和治癒。同時,如果失去了尋找生活幸福的生命力,人生就不會快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