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婚戀數位化,10%通過交友軟體結婚

2023/09/25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配對交友APP尋找戀人或結婚對象。數位化交流不斷滲透,用戶人數比4年前增加了5成。日本大約每10個結婚的人中就有1人通過APP相識結婚。但也有人表示這種方式「很難」、「很累。配對APP要作為婚戀交友的基礎設施紮根,必須完善配對機制,提高可信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日本Kufu AI Studio的家庭記帳APP「Zaim」的匿名數據,調查了會員人數累計超過1千萬的日本國內配對交友APP的付費用戶人數。如果將2019年的水準視為100換算成指數的話,新冠疫情下用戶擴大的2021年增加到了180。目前雖然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50的高水準。

 

       日本年輕人的增加尤為明顯。在付費用戶中,20~29歲的人佔比28%,幾乎是疫情前的兩倍。運營配對APP的日本Omiai的2022年調查也顯示,在20~29歲的人當中,23%的人回答稱使用過配對交友APP。而參加過「聯誼」的人只有9%,由此可見APP的滲透程度。

 

  

       日本Eureka的APP「Pairs」同樣有很多20多歲的日本年輕人使用。從2020年引入的基於視頻通話功能的「線上約會」的平均使用次數來看,20~29歲的人是30~39歲的人的近4倍,對數位化交流非常積極。在目前已取消疫情下行動限制的情況下,數字仍在增長。

 

       用戶可在APP中上傳自己的外貌及經歷等數據,按照期望的條件來尋找對象。如果雙方通過「點讚」等方式互相認可,就代表匹配完成,可以進行直接交流。雖然有的人對公開個人資訊有所抵觸,但這種方式也具有可提前了解對方情況的優點。

 

資料圖

 

       一對居住在長野縣的20多歲夫婦2022年通過APP相識結婚,他們表示,「一開始有點抵觸,但聽朋友和同事説‘APP效率高,就下決心使用了。據説二人年齡相倣,住得又近,而且都是迪士尼迷,擁有共同的愛好,可謂情投意合。

  


    

       隨著用戶基數擴大,配對數量也實現增長。從日本Recruit的「Zexy結緣」服務來看, 每個人的平均匹配人數從疫情前的8人增加到了12人。該公司的問卷調查顯示,在2021年結婚的人當中,由APP等網路服務促成的人佔比10%,相較於10年前(1.5%)大幅增長。

 

  

       對於為結婚人數減少和少子化而煩惱的日本來説,婚戀交友平臺增加是件好事。但是,除了積極戀愛的人以外,戀愛經驗不那麼豐富的人是否也能享受到其中的好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配對APP要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紮根,仍有課題需要解決。

 

       此次根據Yahoo Data Solution的數據,調查了2022年與配對APP關聯的搜索詞,結果顯示,位居前100位的詞彙當中有9成是負面的。從「很難」、「很累等關聯詞可以看出,也有嘗試尋找姻緣卻遭遇困難的人。

 

       APP運營公司也絞盡了腦汁。日本CyberAgent旗下的Tapple正在大力改善向用戶推薦「可能合適的人的演算法。系統開發組織的負責人高橋優介表示:「如果只優先考慮增加配對總數,人氣就會集中在‘容易受歡迎’的人身上。因此,目前正在反覆進行改進,比如按照特性把演算法組合在一起」。

 

       此外,社會必須要有能夠讓年輕人積極對待戀愛和結婚的變化。日本內閣府的調查顯示,「經濟方面的擔憂」是20~39歲的單身人士不願意積極結婚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讓更多的人能描繪出以數位方式結識他人後的現實未來,日本或許需要在就業和育兒等方面提供廣泛的政策支援。

 

       日本經濟(中文版:日中文網)真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