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鰻鱺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物種
2014/06/13
![]() |
存在滅絕風險的日本鰻鱺(由日本中央大學助教海部健三提供)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日本鰻鱺歸為「瀕危滅絕種1B類」。1B類的含義是「在不遠的將來,野生棲息滅絕的危險性很高」,是其滅絕分險度定義的3個級別中,排在第2位的級別。名錄將棲息地的減少和過度捕撈等作為了認定的理由。此外還綜合考慮了環境污染和海流的變化。
負責鰻鱺類評估的專家組委員長在文章中對日本鰻鱺的狀況表示了強烈擔憂。此外對加入紅色名錄後,「(針對日本鰻鱺的)保護活動的優先度將被提高」,表示了期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編制的紅色名錄被視為最具權威的瀕危滅絕物種評估資料。華盛頓條約預定於2016年召開新一屆締約國會議。如果與會國在會議上提交保護日本鰻鱺的議案,相關的國際貿易被管制的可能性將會很大。美國在2013年上屆會議召開時,曾考慮提案通過條約管制「包括美洲鰻鱺在內的所有鰻鱺」的國際貿易,但最終沒有提案。
如果成為該條約的保護對象,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就會受到諸多管制。如在出口之際,就需要獲得出口國的政府許可。或根據分類不同有些物種禁止出於商業目的的國際交易和公海捕撈等。在國內鰻魚消費大部分依賴進口的日本,鰻魚價格將面臨上漲的壓力。
日本鰻鱺屬於洄游魚,廣泛分布於日本、中國和南韓等東亞國家。由於完全的人工養殖尚未實現,需要捕獲天然魚苗進行養殖。由於個體數量的減少,該物種已在2013年2月被日本環境省列入紅色目錄,認定為瀕危滅絕物種。(原克彥 日內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