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跨國操縱股價説不
2018/08/28
日本金融廳和證券交易等監視委員會(簡稱證監委)與中國的證券監管當局合作,揭發了一名居住在中國的20多歲男子操縱日本股價的事件。日本證監委經過長達4年的調查,於6月底向日本金融廳提出處罰建議。該案成為首例中日證券監管當局攜手調查並取得成果的案件。在證券交易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這起案件給海外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同時也凸顯出國際合作的難度之大。
![]() |
2015年7月8日上午9時6分,日本股市剛一開盤就出現可疑交易,對象是在東證主板上市的大型藥妝連鎖企業「cocokara fine」的股票。不斷出現小額的交易,但同時掛出大單又撤單,這是典型的操縱股價行為。
旗下擁有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本交易所集團(JPX)掌握了上述可疑交易。日本證監委得知相關資訊後展開了調查,發現交易發起方來自中國大陸。
中日雙方的想法達成一致
日本證監委需要確認實際進行交易的人物、此人是否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違規、此人銀行帳戶的資金動態等。日方要認定這屬於違法操縱股價行為並提出處罰建議離不開中國當局的協助。日本證監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之前也有過向中國監管部門發送郵件請求協助,但也會被無視的情況」。
![]() |
日本金融廳 |
在調查走向長期化的背景下,事情迎來了轉機。2年後的2017年5月,在牙買加召開的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大會上,出席會議的日本證監委委員引頭麻實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的男性官員打招呼。引頭麻實問道,「能和您了解一下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機制嗎」?中國官員立刻表示,「可以啊」。於是,雙方在公共場合緊急召開會議,兩人聊得很投機。
中國的證券監管部門希望市場穩定,向全球顯示中國式監管制度。在通過網際網路能夠瞬間完成跨境交易的背景下,日本證監委希望與國際社會開展合作。中日官方的想法達成一致,迅速展開調查。
日本金融廳的參事官柴田聰等人曾在日本駐北京大使館工作,這些擁有一定人脈的日本官員也提供了支援。2017年夏季,日本證監委的一線負責人前往中國考察。中國把操縱股價叫做「幌騙」,過去曾查處過鉅額案件。中日雙方相關負責人碰面後,調查迅速推進,2018年6月底日本證監委向金融廳提出了處罰建議。
劃時代的案件
日本證監委的建議內容為,因涉嫌非法操控cocokara fine股價,違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要求金融廳對該男子下達罰款49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6萬元)的命令。日本證監委還在「特記事項」中寫明「本案得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協助」。有日本證監委的官員表示,這意味著「本案是中國當局事實上首次對日本證監委提供協助的劃時代案件」。
![]() |
日經平均指數(資料圖) |
日本2017年度僅揭發了5起股價操縱案,原因是難以證實是故意行為。此外,如果調查對象是海外投資者,由於日本證監委不具備強制力,難以通過口供和個人電腦等渠道獲得違規的證據,取證難度很高。
中國男子的案件被揭發後,中國的社交網站上出現「日本的監管很嚴」等評論,似乎産生了一定的震懾效果。
目前,海外投資者的交易額佔到東京證券交易所整體的7成左右,今後來自海外的違規交易可能出現增多。日本證監委的官員強調,「各國都不會容忍證券市場上的違規行為」。
另一方面,雖然日本存在與海外證券監管部門交換資訊的機制,不過無法強制對方國家提供協助,而且不同國家的協助程度不盡相同。如果是殺人等刑事案件,《刑事司法協助條約》締約國的搜查部門會展開合作。雖然日本與中美等國存在共同收集犯罪證據的機制,不過中日的搜查合作並不多。
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除了市場監管外,中日能夠在整個刑事司法領域推進合作嗎?這將成為抑制跨境違法犯罪行為面臨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瀨智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