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倍股」的一半在亞洲

2019/05/13


      在世界經濟減速跡象加強的背景下,亞洲企業正在穩步提高在股票市場的估值。調查過去10年裏將總市值增至10倍以上的增長型企業——「十倍股(Ten bagger)」可以發現,亞洲企業(不含日本)達到1679家,佔世界整體的半數。分行業來看,消費相關IT和醫療等企業位居前列。這些企業抓住亞洲經濟增長帶來的內需的擴大,推高了企業價值。

     

    以1場比賽要打10個安打的棒球用語比喻,股價漲至10倍以上的企業被稱為Ten bagger(十倍股)。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QUICK FactSet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對象是能連續取得數據的全球約3萬家上市企業,截至3月底將10年的總市值換算為美元。

   

 

      十倍股在世界範圍達到3346家,相當於上市企業整體的1成以上。按各地區十倍股企業的多少排序的話,從高到低依次為不含日本的亞洲(1679家)、美國(482家)、歐洲(470家)、日本(193家)等。在亞洲企業中,十倍股所佔的比例為13%,高於世界平均(11%)。雖然低於美國的19%,但高於日本(6%)和歐洲(7%)。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截至2018年的10年裏,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至2.6倍。大幅超過僅為逾3成增加率的世界整體水準。海外的投資資金也因押注高增長而流向亞洲。這與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總體上欠缺強勁勢頭的已開發國家經濟形成鮮明對比。

 

    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十倍股最多的是印度的494家,其次是中國的334家。

 

      如果按今年3月底的總市值大小給亞洲的十倍股排名,拓展自主産品和服務的消費相關、IT和醫療等企業引人關注。

        

2018年12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開盤價高於發行價(reuters)

  

    排在首位的是中國騰訊控股。總市值增至33倍,達到4378億美元。在世界的十倍股中,規模僅次於美國亞馬遜。在總市值上達到居日本企業首位的豐田(約21萬億日元)的2倍以上。10年的總市值增加額也在亞洲屬於最大。

 


    以擁有約11億用戶、還具有結算功能的聊天軟體「微信」為核心,在包括農村在內的中國全境不斷普及。優勢是具備智慧手機遊戲、網路外賣、線上音樂和旅行預訂服務等多樣化的盈利來源。以便捷性為武器,已成為在中國生活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馬化騰表示,在智慧手機普及的機遇下拓展服務,贏得了競爭。

      

 

      中國的每人平均GDP逼近1萬美元,在上海和北京等沿海地區,中産階層正在壯大,消費日趨多樣化。以此為東風,消費相關企業的市場估值很高。製造高檔傳統蒸餾酒「白酒」的貴州茅台酒排的總市值排在第2位。「茅台酒」作為中國的「國酒」被用於接待和送禮,品牌號召力很強。銷售凈利潤率達到約50%。

  

    排在第5位的中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2016年收購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居第12位的伊利實業集團正在擴大牛奶等乳製品業務。旅行網站攜程旅行網、體育用品企業安踏體育用品等也在提高企業估值。

 

      居第3位的印度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簡稱TCS)是印度的IT服務巨頭。其以優秀的軟體技術人才為武器,從全球的企業和公共機構承攬系統構建等業務。同時,在雲技術和人工智慧(AI)等領域領跑。總市值達到約12萬億日元,增至10倍。

  

      該公司CEO拉傑什·戈皮納坦(Rajesh Gopinathan)表示「一直投資於(這些尖端領域)的做法已經奏效」。

  


    印度目前的增長率超過中國,但每人平均GDP僅為稍稍超過2000美元的水準。希望改善生活情況的人的消費意願將推動企業的增長。以涉足面向個人金融的Bajaj Finance為代表的金融業、鋼鐵和水泥企業擴大了總市值。

 

    在實現産業升級的南韓與台灣,涉足智慧手機等製造的世界高科技企業紛紛崛起。南韓SK海力士抓住半導體記憶體的需求,排在第6位。台灣大立光電也躋身前列。該公司是用於智慧手機攝像頭等的光學鏡頭領域世界最大企業,生産技術實力很高,銷售凈利潤率接近5成。

 

    在東南亞,增長型企業也大量出現。十倍股在印度尼西亞達到85家,在泰國為82家,馬來西亞為71家。居亞洲第10位的泰國機場公司(AOT)因遊客的增加,免稅店等運營收入表現強勁。泰國CPALL、印度尼西亞Sumber Alfaria Trijaya(AMRT)公司通過便利店運營實現增長。

 

    印度尼西亞香煙企業GUDANG GARAM、泰國零售企業CPALL、馬來西亞綜合性企業Hap Seng Consolidated 實現快速增長。抓住當地旺盛消費需求的企業表現突出。根據經濟的發展階段,存在多樣化的十倍股,這是亞洲的特徵。

 

    由於亞洲區域內加劇的老齡化,醫療相關企業也在增長。排在第8位的中國藥品企業江蘇恒瑞醫藥涉足抗癌藥和麻醉藥等。總市值達到約4.7萬億日元,超過日本的第一三共(約3.9萬日元)。此外,生物仿製藥業務正在增長的南韓賽爾群(Celltrion)也躋身前列。

 

    金融領域也大量誕生十倍股。除了印度的HDFC銀行和中國中信集團(CITIC)等中印企業之外,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金融機構也增加了總市值。

  

    不過,對於總市值的迅速擴大今後能否持續,討論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亞洲經濟正在邁向成熟。

 

    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亞洲的經濟增長率將從2018年的5.9%降至2019年的5.7%,到2020年降至5.6%。雖然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消費仍保持堅挺,但中美摩擦等「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進一步增加」(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

 

    對於一部分股票,期待先行帶來的股價高估也被指出。從股價除以每股收益得出的PER(市盈率)來看,騰訊為40倍,塔塔諮詢服務公為26倍,高於多為13~18倍左右的亞洲股票市場平均水準。2018年6月超過400港元的騰訊股價同年秋跌至250港元左右,價格波動也日趨激烈。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浜徹指出「亞洲經濟走向成熟,僅憑單純追求規模的以往做法,難以維持增長」。同時還表示「海外經驗豐富的第2代(經營者)開始走向經營的一線,能否通過源自亞洲的産品和服務開拓世界需求成為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