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獨角獸」能成長為「巨獸」嗎
2018/12/26
村山宏:華人圈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已超過美國——中國民間智囊組織胡潤研究院11月2日發佈了這樣的報告。「獨角獸」指的是企業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據稱華人圈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截至9月底已達到181家(包括台灣和香港各1家)。據稱美國為130家左右,可見中國大幅超過美國。可以説,中國正迎來空前的新興企業熱潮,但另一方面,也有聲音指出這一熱潮背後的隱憂。
![]() |
中國上海一處垃圾場堆放的廢棄共用單車(reuters) |
胡潤研究院截至2017年11月底的統計顯示,華人圈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120家,可見在不到1年時間裏增加了約60家。企業估值排在第1位的是以支付寶聞名的電子結算巨頭螞蟻金服,估值為1萬億元。第2位是新聞APP「今日頭條」,估值為5000億元。今日頭條的實際運營公司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該公司還因運營在日本也出現流行的短視頻APP「TikTok(抖音國際版)」而廣為人知。
熱潮下的隱憂
「獨角獸」企業的估值根據估算方法會有所不同,因此仍很難説中國是否已超過美國,但的確可以感受到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強勁勢頭。今年,智慧手機廠商小米科技等新興企業相繼上市,海外資金也瞄準屬於上市預備隊的「獨角獸」。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的分析顯示,2018年(截至9月30日)對於中國初創企業投資的約45%來自美國等國外。
![]() |
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獨角獸」企業正在推遲首次公開募股(IPO),或下調融資目標額,指出了熱潮下的隱憂。的確,以美國利率上升為轉捩點,資金正在從新興市場國家回歸美國,今後流向中國的資金減少或難以避免。有很多中國新興企業上市的深圳的股價也在下跌。另外,「獨角獸」企業的商業模式本身的失敗也開始凸顯。
例如共用單車。以低費用租借、可在任何地點隨用隨還的便利性推動了普及,但由於擴張過於迅速,自行車的回收難以跟上腳步。胡亂停放的自行車遍佈街頭的情景開始引發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小藍單車陷入破産,摩拜單車(mobike)的創始人出售了業務。以ofo品牌聞名、一度進入日本和歌山市等地市場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則已撤出日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