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升值找不到治療藥方

2019/08/27


       8月26日,東京外匯市場的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升值至1美元兌104日元區間,創出今年1月3日以來、時隔7個半月的最高水準。日元匯率一口氣突破被視為心理關口的「105」的原動力是剎不住車的中美摩擦的激化。背後存在尋求避險的投資者的「合理」行動,可以説正在超出能以貨幣寬鬆加以控制的層面。

         

如果突破1美元兌104日元的日元升值固定下來,日本央行受到的考驗將進一步加深

     

      1美元兌104日元這一水準本身曾在1月出現,但情況與此次截然不同。當時是年初,交投清淡,在此背景下,受美國蘋果業績下調影響,日元一瞬間暴漲3日元以上。但之後出現暴跌,屬於所謂的「事故」。

   

      而此次的日元升值行情令人頭痛的是,其並非事故,而是投資者合理避險的結果,同時風險源自政治。office FUKAYA consulting代表深谷幸司指出「元兇無疑是政治、外交和貿易問題」。

      

      按通常的邏輯,應該通過政治來應對政治風險,但正在法國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比亞里茲峰會)由於各國分別與美國存在導火線,僅僅對中美摩擦表示了擔憂。「(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採取靈活且萬全的應對措施」這句話在成為原因的美國在場的情況下顯得空洞。

    

      如果經濟局勢惡化,依賴貨幣政策的空氣將加強。不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鮑威爾在8月23日的演講中指出,以貨幣政策應對貿易戰「沒有成為樣板的先例」。暗示出的真心話是,如果不消除導致經濟減速的明確原因,即使被要求以貨幣政策應對,也將顯得勉為其難。

   

      在力爭達成2%的物價穩定目標方面成為逆風的過度的日元升值對日本銀行(央行)來説成為切實的問題。不過,日美歐的央行的共同點是存在一種無力感,即「就算採取某些行動、如果之後被‘川普大炮’擊中的話、也將在一瞬間化為泡影」(日本銀行高管)。在沒有根治病灶的情況下,即使試圖應對表面化的現象,也自然存在極限。

   

      實際上,市場「日趨無法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發言視為影響因素」(瑞穗銀行的唐鐮大輔)。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在日本,如今政治層面要求日本銀行實施新一輪貨幣寬鬆的壓力並未加強。不過,如果1美元兌104日元以上的日元升值固定下來,被認為比美聯儲更缺乏有效的追加寬鬆舉措的日本銀行受到的考驗將隨之加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龜井勝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