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一度恢復至疫情前水準,股價分化明顯

2020/08/26


      8月25日,日經平均指數一度超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2月出現暴跌之前的水準。日本新增感染者的增加被認為已過頂峰,對經濟重啟的期待加強。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寬鬆政策仍在持續,投資資金正在流入股票市場。著眼於新冠疫情後的股票篩選在半年裏被推進,市值增減的股票明顯發生變化。

            

一度超過暴跌前水準的日經平均指數(25日,東京都中央區)

     

      在25日的東京股票市場,日經平均指數實現三連陽。延續前一日美國股票市場上漲的走勢,一度上漲逾400點,漲至2萬3431點,高於暴跌前的2月21日收盤的2萬3386點。當日收盤價為2萬3296點。

   

      除了有關新冠病毒的新治療方法和疫苗開發取得進展的期待之外,日本國內新增感染人數和重症者的增加速度開始放緩。投資者更容易産生對經濟正常化的預期。日本國內證券的交易員表示「以海外投資者為中心,買回此前遭拋售的日本週期性股票的趨勢擴大」。

   

      日本股票整體已基本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但觀察個別股票,則出現分化。業績因省力化投資而增長的日本自動化設備企業基恩士(KEYENCE)的總市值增加1.3萬億日元,在東證主板(1部)躍居僅次於豐田和軟銀集團的第3位。宅家需求增加的任天堂和推進疫苗開發的中外製藥的總市值也增加了1萬億~2萬億日元。

     

      另一方面,銀行和鐵路企業的總市值減少。由於利率下降和經濟惡化影響,三菱UFJ金融集團的總市值減少1.7萬億日元,跌出前10。旅客需求銳減的JR東海和JR東日本的總市值也減少8000億日元以上。新車銷售下滑的汽車股票也被拋售,豐田仍維持首位,但總市值在半年裏減少逾2萬億日元。

  


      在市場上,尋找在新冠疫情下也能增長的「與新冠共存股票」的趨勢加強。

     

      日本野村資産管理的福田泰之表示,「‘數據經濟’的重要性提升,尋找能利用數據實現增長的企業的趨勢迅速提前」,因此涉足醫療資訊的M3的總市值增至2.1倍。將IT和醫療結合起來的遠端醫療日趨受到期待。隨著居家辦公等「新生活方式」普及,涉足雲服務的甲骨文日本增加3成,而涉足電商的MonotaRO增加6成。

     

  

      成為股價上漲原動力的是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注入的大量「充裕資金」。投資者在超低利率環境下難以將資金投向債券,因全球貨幣寬鬆而充裕的資金流向了IT相關等有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企業的股票。在經濟復甦推遲的背景下,出現認為貨幣寬鬆將長期持續的預期。

  

      從世界股票市場來看,美國股市、中國大陸股市和台灣股市等已搶先一步恢復至新冠病毒疫情前的水準。美國的標普500指數連日創出歷史最高點。日本和歐洲由於企業業績惡化隱憂成為包袱,走勢相對較弱。

  

      目前即使是日本股票,高科技股和週期性股票之間也開始出現輪動選股的跡象。8月25日,航空股和銀行股等因新冠疫情而遭拋售的股票也迎來資金流入。針對高科技股,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如果考慮3年後的收益,估值也具有合理性」(Commons Asset Management社長伊井哲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