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到20年新低,背後是全球通膨
2022/04/14
4月13日,在外匯市場上,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換126.0~126.4日元,創下約20年以來最低值。日元下跌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出口增加無法彌補資源價格上漲導致的資金外流。甚至出現了經常項目赤字將成為常態的看法。日本無法放棄貨幣寬鬆政策,國內外的利率差繼續擴大。如果能源價格居高不下,日元繼續貶值,或對個人消費造成打擊。
在外匯市場上,3月以後日元獨自貶值的跡象增強。資金流動發生驟變的背景原因是全球性通貨膨脹。烏克蘭危機導致資源價格上漲加劇,各國均在加緊採取貨幣緊縮政策。資金紛紛流向資源國和高利率國家的貨幣,沒有資源且持續低利率的日元成了合適的拋售對象。
![]() |
對比最近1個月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的漲跌率會發現,截至北京時間13日下午5點,日元下跌了8日元(跌幅為6%)。土耳其里拉和巴西里爾上漲,日元在主要貨幣中跌幅最大。
日元加速貶值的原因之一是世界各國和日本的利率差擴大。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全球範圍內原油和穀物等商品價格高漲。就連此前物價難以上漲、被稱為「日本化」的歐洲也出現了明顯的漲價現象。
面對物價上漲,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紛紛採取包括加息在內的貨幣緊縮措施加緊應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3月上調了政策利率,兩年來首次解除了零利率政策。預計將在5月召開下次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以後,加快貨幣緊縮步伐。美國的長期利率已經從2021年底的1.5%上升到了2.7%以上。
![]() |
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創下約20年以來最低值 |
歐洲也出現了歐洲中央銀行(ECB)要加快貨幣寬鬆正常化的觀點。德國的長期利率2021年底為-0.1%左右,比日本低,但目前上漲到了0.8%左右。澳大利亞也從1.6%左右漲到3%,全球都有加息趨勢。
日本的加息腳步遲緩。日本央行正在繼續全球罕見的零利率政策。日本國內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在4月消除通信資費下調影響以後也將達到目標2%,主要原因是隨著進口成本增加,無法長期保持消費者物價上漲率。
日本的長期利率僅從2021年底的0.07%小幅上漲到0.23%。日本央行將長期利率的變動幅度上限定為0.25%左右,接近上限時,通過無限制購買國債來降低長期利率。結果導致國內外的利差擴大,在外匯市場上形成日元貶值壓力。
資金流向了有加息預期的美國和資源國。4月13日,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代表美元綜合實力的美元指數為150,創下2020年5月以來的新高。
巴西貨幣里爾及南非的蘭特等資源國貨幣兌美元也不斷上漲。沒有資源且保持低利率的日元容易下跌。投機資金正加速賣出日元,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最近1個月日元的賣超金額達到1.3萬億日元,是原來的近2倍。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首席外匯策略師植野大作認為,「到心理節點的130日元都是真空地帶,到達那裏只是時間問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