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上) 源於競爭力下降
2022/04/19
日元貶值之前被視為有利於日本經濟,但現在日元貶值讓日本企業和家庭正在發出叫苦聲。在以往的「常識」動搖的背後,存在日本企業實力和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對日元貶值的看法似乎需要重新評估。
「(對日本的製造業來説)日元貶值風險是首次出現」,日本鋼鐵聯盟的會長、日本製鐵社長橋本英二3月底指出了日元貶值對鋼鐵業的負面影響。鋼鐵屬於出口行業,同時鐵礦石等原材料的進口很多。資源價格走高局面下的日元貶值將侵蝕競爭力。
![]() |
日元匯率貶值至1美元兌約126日元,已重返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當時任何人都堅信日元貶值是積極的,但20年過去後,現在已變成「惡性日元貶值」(財務相鈴木俊一)。
新冠疫情導致訪日外國人銳減,烏克蘭危機正在推高進口物價。目前處於日元貶值缺點變得突出的特殊環境,這是顯而易見的。不過,日元貶值成為包袱的深層存在日本産業競爭力的停滯。
此前出現日元貶值之後,降低外幣計價的銷售價格,能增加日本出口。現在,日本企業已將生産基地轉移至海外,即使出現日元貶值,日本國內的出口也不會增加。在始於2012年的「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日元貶值局面下,出口數量的增加僅為1成。
![]() |
在日本有力企業的生産和研究基地已減少的日本國內,「剩下了不得不留下來的企業,招致了製造業整體的生産率下降」,法國巴黎銀行旗下證券部門的首席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這樣認為。體現技術創新等的日本「全要素生産率」的增長率持續下降。目前日本已無法在國內創造足以抵消日元貶值導致的進口成本增加的高附加值産品和服務。
這一點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匯總的「附加值貿易統計」中顯而易見。這個統計顯示貿易環節各國創造的附加值。從日本的出口來看,國內創造的附加值從1995年的94%降至作為最新數據的2018年的83%。
美國在這一期間僅下降0.5個百分點。這是因為美國從國內向海外客戶提供軟體和雲平臺等附加值高的産品和服務。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顧問齋藤潤指出,「日本在全球價值鏈(經由跨越多國的生産工序創造附加值的體系)之中出現地位下降」。
在最近20年裏,企業並未充分利用日元貶值和低利率的東風。在1990年代後半期的金融危機以後萎縮,對投資猶豫不決。過去20年的資本存量僅增長9%,大幅低於達到50%左右的美英和17%的德國。
此外,政策也如出一轍。三菱綜合研究所政策經濟中心負責人武田洋子認為,「日元貶值彰顯出落後於世界速度的政府和企業的問題」。因「安倍經濟學」而取得進展的數位化受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落後於世界標準的情況浮出水面。去碳化也並未緩解資源價格走高的負面影響。
日本提升企業實力、提高工資的良性循環仍未實現。因此,家庭難以承受日元貶值導致的漲價。永旺決定在6月底之前避免自有品牌(PB)提價。
![]() |
如何才能提供只能在日本創造的産品和服務?索尼集團2015年融資約4000億日元,投資了圖像感測器。在液晶電視等領域推進了海外生産外包,而圖像感測器在日本國內生産和出口,這些舉措正在拉動索尼的增長。
如果不能擺脫日元貶值依存,創造出新的附加值,就無法發揮讓財富惠及家庭的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小栗太、大塚節雄、松尾洋平、小瀧麻理子、真鍋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