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中國相關股接連走低

2023/06/05


       在全球股市中,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股票的下跌顯得突出。受防疫措施解除帶來的經濟復甦預期的推動,買入搶先湧現,但低於市場預期的統計數據不斷出現,消費股和資源股等相繼創出新低。從股票指數來看,中國股市的疲軟非常明顯。如果中國的經濟停滯長期化,也有可能成為世界股市的負擔。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比預期更加不穩定」,美國化粧品大型企業雅詩蘭黛的首席執行官(CEO)傅懿德(Fabrizio Freda)5月3日在發佈季報時如此表示。由於佔營業收入整體3成的中國業務的低迷産生影響,將2023財年(截至2023年6月)的全年營業收入預期下調至同比減少1成。

 

 

      雅詩蘭黛財報發佈後拋售蜂擁而至,股價出現暴跌。5月全月下跌逾2成,6月1日跌至約3年來的最低水準。

 

      在中國營業收入超過2成的英國博柏利,以及運營在中國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家電品牌「特福(Tefal)」等的法國賽博集團(Groupe Seb)也在1個月內下跌1成以上。從年初至4月曾上漲3成以上,調整態勢十分突出。

 

      與此同時,資源股也走軟。在華業務營業收入佔比過半的澳大利亞鐵礦石大型企業福特斯克金屬集團(Fortescue MetalsGroup)和巴西資源大型企業淡水河谷公司也下跌一成以上。在半導體股中,在很多股票因人工智慧(AI)預期而暴漲的背景下,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美國高通明顯表現低迷。

 

上海街頭(資料圖,Reuters)

 

      從中國關聯股來看,年初以來買盤佔優勢。多數觀點預測因遏制疫情而受到抑制的中國需求將出現復甦,有助於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在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的美歐經濟前景令人擔憂的背景下,也有觀點期待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

 

      不過到了五月,情況明顯改變。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復甦這一前提出現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底宣佈,2023年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環比下降2.7個百分點,降至至49.2。新訂單下降,4個月來首次跌破50的榮枯線。顯示消費走勢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顯示設備投資需求的固定資産投資等也表現不佳,經濟步伐的緩慢變得明顯。

 


   

      「4月以來的經濟數據削弱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期望」,景順資産管理公司的全球市場策略師木下智夫這樣分析。針對未來認為,「在華業務比例較高的企業或將很難迎來1~3月那樣的東風」。

 

      按代表國家的股票指數比較,中國的低迷也顯得突出。如果以去年底為起點,美國標普500指數到目前為止上漲近1成,日經平均指數上漲了2成左右。與此同時,納入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中國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CSI300)跌入負值區間。

  

      花旗集團5月下旬將有關中國的投資判斷從「超額(看漲)」下調至「中性」。德克·威勒(DirkWiller)等資産配置團隊的策略師雖然表示中國的各項經濟數據令人失望,但同時指出「並非作為政府目標的5%增速變得危險,而是短期內實施有意義的政策面臨很高的門檻」。

 

 

      在中國過去的復甦局,起到火車頭作用的是房地産和基礎設施投資,但目前行動遲緩。在盧米斯賽勒斯亞洲投資公司(Loomis Sayles Investments Asia)負責中國戰略的Bo Zhuang指出,「不足以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經濟增長」。

 

      5月31日公佈的PMI為48.8,與市場的改善預期相反,較上月有所下降,在亞洲和歐洲的廣泛股市中也拖累了指數。三井住友信託資産管理公司的首席策略師上野裕之表示,「我們不能期待中國像過去那樣增長,無法享受中國增長的好處,對全球經濟是消極的」。

 

      與美國經濟一起構成兩輪的中國經濟走向將對全球股市前景産生重大影響。在經濟全面恢復之前,不適合承擔投資風險的基本面或將持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優香、今堀祥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