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老中餐廳關店,橫濱中華街變了
2022/07/29
橫濱中華街的老字號高檔中華料理店「聘珍樓橫濱總店」的運營公司「聘珍樓」(橫濱市中區)被迫破産。除遭遇新冠疫情外,肩負著橫濱中華街重任的人也出現新老交替。白天,這裡變成了年輕人的街市,雖然到訪的人數增加,但客單價增長乏力。一直以「正宗中餐」為賣點的中華街,正在發生異常變化。
![]() |
老字號高檔中餐館「聘珍樓橫濱總店」被迫關店 |
聘珍樓橫濱總店創立於1884年,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的中華料理店,也是橫濱中華街的標誌。套餐每人平均1萬~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0~1000元),以高檔中餐贏得了人氣,在泡沫經濟時期的1986年,建成了7層樓的門市。聘珍樓抓住了企業的宴席和接待需求,據稱過去的運營公司在鼎盛時期實現了超過100億日元的年銷售額。
但是,開始多店經營之後,收益情況出現惡化。由於經濟不景氣,企業法人的利用率逐漸下降,2017年決定啟動特別清算,總店的運營由另一法人聘珍樓(橫濱市港北區)接手。
2018年公司被拆分,新設的法人聘珍樓(橫濱市中區)開始經營這家橫濱總店。其他店則由位於橫濱市港北區的聘珍樓經營至今。
「好像因租金負擔太重而無法盈利。新冠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東京商工調查公司指出。政府發放的營業縮時協助金遠遠不夠平時的銷售額,2022年5月因搬遷關店後,很快宣告破産。
熟悉世界各地唐人街的日本筑波大學名譽教授山下清海指出,「對於橫濱中華街來説,聘珍樓橫濱總店的關店具有象徵意義」。他表示,「擔負著中華街重任的人出現了新老交替,由戰前或戰後不久來日本的‘老華僑’,變成了改革開放以後來到日本的積極進取的‘新華僑’。中華街的形象和品牌也發生變化」。
同學會和企業等喜歡團體訂購高單價的套餐,「正宗的中國菜」能夠讓他們滿意。這種品牌影響力過去曾是中華街的優勢。但泡沫經濟期以後,企業的使用率逐漸下降。
中華街上的自助餐廳增多,價格競爭激烈。宣傳低價的招牌在街上十分顯眼,可以邊逛邊吃的外帶店及占卜店等增多。「年輕人喜歡每樣吃一點,拍照發在網上,雖然這種模式跟中華街很契合,但消費額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多」,山下清海表示。
橫濱中華街上有500多家店,號稱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唐人街。在疫情前每年有2000萬人到訪。目前人流也在恢復,但橫濱中華街發展會協同組合的理事長高橋伸昌説:「人流的內核完全不同」。
現在的遊客以附近都縣當日往返的遊客為主。尤其是「白天一二十歲的年輕人特別多,讓人感覺這是年輕人逛的街」,高橋理事長説。而法人的宴席需求及遠方遊客等的恢復遲緩。
![]() |
以年輕人為主,人流逐漸恢復(7月7日,橫濱中華街) |
白天和晚上的人流差距顯著。該組合的統計數據表明,5月底的週六上午11點~下午2點的遊客大約有2萬1000人,下午2~5點減半至大約1萬1000人。高橋理事長表示,「下午5點以後的人流量只有疫情前的6~7成」。10人以上的宴會沒有恢復,酒類的提供也很低迷,特産銷售也不振。
邊走邊吃的肉包子等每家店每人平均消費600~900日元,午餐每人平均消費1000日元起,最高2500日元左右,遊客每人平均消費額難以擴大。
從2020年起,橫濱中華街發展會協同組合作為品牌願景提出,打造「充滿回頭客的街」,致力於提高客單價及進店頻率。銷售飲食和體驗配套的周遊票,引進通用的購物積分卡,利用「LINE」在每家店消費1000日元以上贈送積分。
疫情後改變的生活方式能否恢復不得而知。山下清海認為,「已不能依賴法人和團體吃中式套餐的傳統方式」。要獲得新粉絲,吸引回頭客。唐人街的振興取決於「王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二村俊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