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編程列為小學必修內容
2019/03/27
日本文部科學省3月26日公佈了全國小學從2020年度起使用的教科書的審定結果,共164本教科書通過審查。在算術和理科方面,作為新的必修內容加入了編程教育。IT(資訊技術)與社會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相關經濟的國際競爭正在激化。日本在IT教育方面的滯後被指出,希望借助此舉培養短缺的IT人才。
小學開展編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在資訊應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通過試錯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本次審定合格的教科書中多半提到了2個課題,即新學習指導要領中示範的▽小學5年級算數中提到的正多邊形畫圖和▽小學6年級理科教科書中提到的亮度控制。
![]() |
關於小學6年級的理科教科書,登載了使用「點亮」、「熄滅」、「反覆」等指令,讓發光二極體(LED)按照預想的次數點亮熄滅的編程課題。
日本的編程教育推進團體「大家的代碼」的代表理事利根川裕太表示,「在教師教學負擔增加的背景下,目前在小學裏僅限於接觸導入部分程度的內容較為現實」。
2016年日本經濟産業省發佈的推算結果顯示,在IT市場保持中等水準增長的情況下,日本國內IT人才短缺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約29萬人,到2030年將達到約59萬人。鑒於這一情況,日本政府的産業競爭力會議2016年在增長戰略中寫入了把編程作為必修課的內容。
南韓在2007年修改教育課程,在初等、中等教育階段正式開展編程教育。英國從2014年起在5~16歲的義務教育中引入了編程教育等,不少國家都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日本東洋大學資訊合作專業的坂村健院長充滿危機感地表示,「在小學的(編程)必修化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和海外比起來還遠遠不足。如果不把編程列為一門學科並充實內容,日本將在世界上落後」。
![]() |
寫有編程內容的日本小學算數和理科教科書 |
日本從2012年度起在中學裏把技術·家庭學科的編程教育作為必修,預定從2021年度起進一步擴充內容。在高中階段,將從2022年度起新設包括編程在內的「資訊I」必修科目,所有學生都要學習。
儘管日本終於開始調整編程教育體制,但如何確保授課中使用的電腦、完善網路環境、提升教師的知識和力量等,目前還有不少課題亟需解決。
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企業和個人的自身努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日本慶應大學1990年設立的湘南藤澤校區(SFC)向IT相關行業輸送了眾多人才等,出現了私立大學新設置專門的研究生學院和學科的動向。另一方面,受限於定員變更審批手續等,日本國立大學的動作比較緩慢。
讓孩子們在中小學義務教育中接觸編程,對此感興趣且有天賦的人今後將被培養成IT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才。日本能否為此構建一貫的體制將備受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