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長也開始焦慮給孩子報輔導班了

2019/11/27


  日本家長們的教育熱正以大城市為中心不斷高漲。在全球化趨勢下,重視教育的家長們發現自家孩子未來的競爭對手將是世界各國的人們。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到其他家長是如何積極培養孩子的。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輸給國內外的競爭對手,能過上好生活,家長們競相利用各種教育機會。

     

  「以全世界為對手」,0歲開始上輔導班

     

   「9+5等於……14!」。10月下旬,小升初考試培訓機構「四谷大塚「的澀谷校園教室裏,傳出了孩子們精神飽滿的聲音。將在2020年春季升入小學的幼兒園小朋友顯得比其他教室裏的孩子更天真一些。這些孩子上的是「新一年級入學預備講座」。

  

四谷大塚的「新一年級入學預備講座」

   

  該講座每週一次,語文、數學、英語3科各上40分鐘。從入學前一年的9月份至來年1月份共5個月,學習加法運算、漢字讀寫,以及由專門外教講授的英語發音基礎。

       

  講座的廣告宣傳語是「在形成差距前創造差距!」。培訓的目的是在入學前培養孩子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儘管日本處在少子化時代,但報名人數還是由2013年剛開辦講座時的約300人增加到2019年的約1000人。

       

  日本雅馬哈音樂開辦了面向0歲兒童的英語教室「English★Debut」。使用歡快的兒歌和帶有可愛插圖的鮮艷卡片,培養嬰兒對英語的親近感。

   

  該公司目前已經在日本全國開設150處這樣的英語教室,並計劃增設週末課程。儘管日本從2020年度起正式在小學裏開設英語課,但以還沒學會説日語的嬰兒為對象的英語教室非常罕見。該公司的負責人解釋説:「如果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英語,隨後的學習會變得輕鬆愉快」。

  

  迄今為止,日本和學習相關的早期教育主要是使用拼圖和卡片等道具的「知識教育類」和私立及國立小學「入學考試」的對策講座,其特點是教學中不使用文字和數字。最近,越來越多早教機構從幼兒園起就讓孩子提前學習和學校課程直接相關的內容。

       

  家長的危機感推動提前學習

       

  讓孩子提前學習的背景是家長的危機感。隨著全球化和IT化進程,已經很難想像孩子將來的工作和職業。家長們作為上班族切身感受到社會的快速變化,為了讓自家孩子具有較高的學業水準並掌握自己所不具備的技能,家長對「競爭教育」傾注了極大熱情並不惜投入鉅資。

    


         

  日本大型升學培訓機構的相關人士透露,「強化面向低年齡層的講座也有經營上的考慮」。如果孩子上輔導班的時間提前,會增加上輔導班的時間,培訓機構希望借此留住客戶並增加學費收入。部分感到焦慮的家長抱著「不能叫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急於報名,這種動向擴散開來,又起到進一步促進作用。

    

  東京都目黑區一位家庭主婦(43歲)讓二女兒去上「四谷大塚」的預備講座,她表示「自己的常識在今後的時代已經不管用了。讓女兒早點兒接受高水準教育,為將來做打算」。這位主婦稱,「女兒説想當醫生。希望打造一個良好的平臺,即便改變人生目標,也能在學業上不吃虧」。她的孩子接下來預定將參加小升初考試。

   

日本開輔導班的運動俱樂部(水戶市的山新運動廣場)

     

  日本家長對小升初考試的參與度不斷提升。東京一位30多歲的男性家長表示,「雖説孩子是主角,但也有和孩子一起努力爭取考上的想法」。他的大兒子2018年成功考進一所東京私立名校。

     

  這位男性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指導不只限於數學方面。考慮到「如果把握好招生學校的入學考試特點和孩子的優勢領域,就能編排一個有利的日程」,他對約10所孩子準備報考的學校進行充分調查,並與妻子反覆討論。

     

  這位家長回顧稱,「初中入學考試也是家長在打資訊戰」。最近幾年,日本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日程變得複雜起來。包括日程管理在內,入學考試安排也是成功的關鍵。為了提升學業水準獲得一個高學歷,家長們毫不惜力地為孩子提供全方位支援。

    

  打造孩子的主體性,應對AI的威脅

    

  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不僅僅是學業水準和高學歷。著眼於工人智慧(AI)的威脅和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加劇,宣稱要培養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感性的輔導班越來越多。家長們期待為自家孩子打造各種各樣的能力,只要具備了主體性和信心,就能靈活應對時代和社會的變化。

   

  「請製作從桌面一端恰好走到另一端的編程汽車」。男老師佈置任務後,3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用手擺弄機器人的車輪和齒輪。這是10月中旬「榮光研討班」舉辦的機器人體驗教室的一個場景。

   

  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們使用約300~500個零件自由地裝配出一個物體,通過電子元器件設定行走時間。老師儘量不進行任何指導和建議。如果製造出的物體掉下桌面,或者行駛距離不夠,孩子們就會表情認真地探尋原因。

  


               

  榮光機器人學院開始於2015年。每月除學費外,還要購買一套從國外進口的機器人,小學二年級以下需要花費26620日元(約合人民幣1719.47元),到三年級以後則是65230日元(約合人民幣4213.4元)。儘管價格不菲,但還是有許多家長給孩子報名,現已在東京圈開辦11處分校。

 

榮光機器人學院的春日分校

      

  面向兒童的編程培訓班越來越受歡迎。日本IT企業SOMPO Systems於10月與NPO法人聯合開辦了首個免費培訓班。約20名小學低年級學生參加,製作了走出迷宮的遊戲。

    

  東京都府中市一位專職家庭主婦(33歲)把小學二年級的大女兒送到這個輔導班,她表示「在家也可以使用App輕鬆學習。來這裡是希望通過沒有答案的課題來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該機構負責人稱,「通過試錯的方式來尋找答案,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信」。

      

  2019年版日本《青少年白皮書》顯示,回答「對自己滿意」的年輕人在日本為45.1%,遠遠低於美國(87%)和南韓(73.5%)。如果缺乏自我肯定感,就會畏首畏尾,缺乏挑戰精神。自發性學習還有帶來成就感和培養自信的效果。

          

  培養創意能力和感性

         

  「學業水準固然重要,但對各種事物都抱有興趣更重要。為了讓兒子有自己的目標,才為他選了輔導班」。説這話的是家住橫濱市西區的公務員加藤大貴(37歲)。他小學六年級的大兒子在該市輔導機構「知窗學舍」培訓,學習可以培養小學生思考能力的「探究型學習」課程。  

        

  在計算正方形和扇形組合的面積時,如果是應對小升初考試的輔導班,就會告訴孩子要對正方形的面積乘以某個係數。而這家輔導班則是提問「有沒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敦促學生進行討論。開始上這個輔導班後,加藤大貴的大兒子在看電視新聞或外出遇到什麼情況時,越來越多地問起了「為什麼」。

         

  芭蕾教室「Show Ballet Japan」7月份舉行了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主題的發佈會。學員們除了練習舞蹈動作外,還以原著為題材,在故事情節、科學、美術等方向上進行了約一年半的學習。

    


      

  在課堂上,學員需要從原著的繪本中挑選關鍵詞進行思考並發表感想,或者解讀顛倒的文字尋找下一個課題。還需要觀察舞臺的剪影畫顏色隨著照明的變化、體驗品茶的禮儀和兵營裏士兵的工作等。

  

  機構負責人椎屋真理子(39歲)表示,「考察過故事的背景之後,就能掌握一定洞察能力,發現容易漏過的細節」。椎屋從3歲開始學習經典芭蕾舞,當過專業舞蹈演員。她表示,「通過舞蹈獲得了共感力和進取心等讓人生更豐富的能力」,並指出「希望大家都了解接觸藝術的重要性」。

    

  橫濱市西區的一位家庭主婦2018年把大女兒(4歲)送到該芭蕾教室,她認為「通過從小就學習藝術,可以培養感性」。這位主婦還強調説:「人的一生在各種各樣的局面下會被社會形勢所左右。希望培養出無論處在怎樣情況下都能樂觀生活的能力」。

     

  除了學業水準和技能等容易衡量的能力外,家長還希望孩子掌握有助於愉快度過一生的能力。日本家長們非常熱衷於讓孩子全方位學習的「競爭教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生活情報部 宇都宮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