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國讀MBA的日本人10年減半
2019/12/20
在著名企業家輩出的美國頂尖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的日本留學生在10年時間裏幾乎減少了一半。其原因之一是,由於員工在學成回國後接連辭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減少「社費留學」(公司提供留學資金)。為了增加在名校學習國際性經營方式的年輕人才,提高日本的競爭力,似乎有必要討論制定效果更好的留學制度。
![]() |
日本人才公司Axiom對能獲得MBA學位的美國前10大名校的日本留學生人數進行統計,2009年畢業的留學生共計104人,而2019年畢業留學生人數僅為59人,降至一半左右。其中,自費留學生從43人減至26人,減少4成,社費留學生從61人減至33人,減少了一半左右。
「能夠在討論後大膽發言是我獲得的巨大財富」,從大型商社前往美國哈佛商學院留學取得MBA學位的一名男性這樣表示。他回國後選擇跳槽到美國投資基金工作。關於跳槽的動機他表示,「能夠在運用MBA課程中所學內容的同時,深入參與經營和業務戰略的工作環境很有吸引力」。
日本企業的社費留學人數之所以出現減少,是因為不斷出現學成回國後立刻辭職的員工。如果在幾年之內辭職,通常本人需向公司返還學費,不過很多時候不返還公司負擔的生活費,因此還出現了「改為讓員工在費用較低的國內留學」(大型金融企業)的情況。
工商管理碩士的跳槽市場比較活躍。日本大型人才服務公司en-japan的統計顯示,2019年在轉職網站上註冊的35歲以上的工商管理碩士比2015年增加了74%。實際跳槽的簽約數也增至6倍以上。該公司的事業部長天野博文指出,「由於成立新業務等原因,強化經營體制的企業對工商管理碩士的需求很高」。
回國後感覺自己與原企業風氣不相容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一位被銀行送到海外留學,回國後跳槽到諮詢企業的30多歲男性表示,「一開始沒打算辭職,但是回國後也很難成為管理人員,感覺與這種傳統型的組織存在隔閡」。
最近,還出現了從留學階段開始,外資企業和初創企業就通過社交網站聯繫海外留學人才、社費留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辭職的情況。以大企業為例,「在畢業1周前才通知分配的崗位」,難以描繪回到企業後的職業發展前景,這也是辭職的原因之一。
美國頂尖大學的日本留學生人數出現減少,而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留學生存在感增強。在美國主要10所大學之一,1學年的約950名留學生中,日本人只有10人左右,而印度人則在50人左右。一位在印度上學的大學生表示,「為了使年收入增加到100倍,希望努力獲得獎學金留學取得MBA學位」。
![]() |
美國史丹佛大學(reuters) |
Axiom社長渡邊光章表示,「社費留學是日本特有的制度,不符合當今時代」。在論資排輩的日本企業,「存在獎勵長年為企業效力並做出成績的員工的風氣」。實際上,日本MBA畢業生的平均年齡為32~38歲,超過海外的平均水準(28歲)。
不過,MBA留學的授課費等費用每年在1500萬~28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萬~179萬元)左右。要想為提高留學生人數而增加自費留學,需要讓調整社費留學制度的企業與政府等合作,制定符合時代潮流的留學制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藤玲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