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成為創業搖籃,這所大學勢頭最猛

2022/05/23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2021年度調查數據顯示,源自大學的初創企業1年內新成立了200家,累計超過3300家。按增加數量來看,排在首位的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該校旗下的風投對創業給予了支援。第二名是日本岐阜大學。雖然涉及的領域擴大,但做到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企業很少。可持續的增長戰略是進一步激活這些企業的關鍵。

 

       源自慶應義塾大學的Vetanic公司成立於20211月,該公司利用狗的iPS細胞開發治療關節炎等的藥物。可以獨家使用由慶大醫學部的岡野榮之教授和日本大生物資源科學部的枝村一彌教授等確立的細胞培養技術。

 

Vetanic從事面向動物的再生醫療

 

       Vetanic的代表望月昭典經營過其他生物企業,他了解到上述技術後,感覺有前景,於是創辦了公司。20217月,該公司從風投企業Keio Innovation InitiativeKII)等籌資1.5億日元。作為社外董事引進了負責保健業務的投資方,投資方還幫忙介紹了研究設施並在開發進度上給予建議。治療藥力爭20242025年左右上市。

 

       源自慶應義塾大學的初創企業現在有175家,大約是2020年度上次調查時的2倍。新增加的企業中,約6成是利用大學研究成果的企業。KII作為創業的旗手共運營著約150億日元規模的基金,自上次調查以後對13家企業進行了投資。

 

 

       日本經濟産業省調查了利用大學研究成果或由學生創立的初創企業,得出結果稱截至202110月共有3306家。1年內的新增企業數量為200家,通過調查掌握的2020年度以前成立的企業有376家。因解散等減少了175家,整體上與2020年度相比共增加了401家。

 

       推進技術革新

 

       日本學校教育法2015年修改後規定,大學的職能除教育和研究外,還包括「推進創新」。以此為契機,支援創業的基金和制度越來越多。大學方面也對研究成果在「種子」狀態下被埋沒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企業增加數量排在第2位的岐阜大學設立了把運用大學研究成果的企業認定為「大學創辦企業」並提供支援的制度。除了用作辦公室和研究基地的校內專用空間外,這些企業還能以很低的費用使用研究儀器等。由曾經在民營企業從事過新業務和共同開發業務的5名工作人員為企業提供多方面的諮詢服務,包括創業初期如何籌集資金等。

 

       截至目前,岐阜大學共認定了8家企業。首家認定企業是開發電磁波測量儀器的Photonic Edge,該公司由岐阜大學工學部準教授久武信太郎于2019年創立。首席執行官(CEO)杉山武史表示,「大學可以幫忙介紹企業、風投及相關活動等,讓我們受益匪淺」。

 

       從合計企業數量來看,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等仍保持優勢地位,但從企業增加數量來看,私立大學的表現也十分突出。排在第4位的立命館大學于20204月設立了10億日元規模的基金,共向9家公司進行了投資。立命館大學財務部長酒井克也表示,「投資對象以致力於解決垃圾處理等社會問題的企業為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朝香涌、西堀卓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