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個行業裏的外國人最多?

2018/09/10


  日本製造業對外國人的依賴度正在迅速提高。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日本政府統計數據,算出了2017年各行業的外國人比率,食品製造行業每千人中有80人是外國人,紡織行業為67人,汽車和船舶等運輸設備行業為60人,佔到6~8%,均超過所有行業的平均值(20人)。一方面,在金融和學術研究等專業性高的領域,外國人的比率相對較低。鑒於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日本政府正在採取行動擴大接納外國勞動者。但日本需要採取新戰略,從全世界吸引包括高端人才在內的多種多樣人才。

   

在日本建築現場工作的越南技能實習生(東京)

     

  本次調查獲得了三菱日聯研究諮詢公司的協助,分析了日本勞動力調查和外國人雇用的申報情況。2017年,日本所有行業平均每千人中有20人是外國人。一方面,在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僅為9人,增至2.2倍。

    

  從事製造業的外國人眾多,在食品、紡織、運輸設備、電氣設備、金屬製品和生産設備等6個行業,外國人比率超過平均值。

     

  日本大型水産商瑪魯哈日魯(Maruha Nichiro)目前在5個直屬工廠接納了191名外國技能實習生。該公司表示,「來應聘臨時工或派遣員工等的日本人越來越少,不得不依賴外國人」。

       

  主力是外國實習生

         

  日本製造業嚴重短缺勞動力,從7月的有效招聘倍率(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之比)來看,「産品製造與加工處理」工作為1.97倍,「金屬材料製造等」工作為2.91倍,均處於較高水準。由外國人彌補人手短缺的格局已經形成,主力是來自越南、中國、菲律賓等的實習生。2017年日本有25.8萬名實習生,其中15.9萬人在製造業工作,約佔6成。  

 

      

  日本的外國實習生在最近5年裏增至近2倍,但接納存在基本限額。例如,「員工超過300人的企業不得超過員工人數的5%」、「30人以下的企業不得超過3人」等。一家為製造業者介紹實習生的關西監理團體表示,實際情況是「由於人手不足,很多中小企業接納的外國人都達到額度上限」。

      


              

  日本的建築行業約有3.7萬人工作,其中實習生也是不可或缺的戰力。日本政府計劃2019年4月在建築、農業、看護、造船、住宿5個領域設置最長允許外國人工作5年的新居留資格。預計金屬沖壓和鑄造等行業也將納入範圍。目前的實習生如果利用新資格,可最長在日本工作10年時間。

        

  但擴大實習生接收額度也會帶來問題。大型造船企業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將接納400名實習生,但該公司表示「指導焊接等技術需要較長時間,沒法再接受更多人了」,實習生接收單位的接納體制也存在極限。在一部分企業,超時勞動和拖欠工資等問題突出,改善實習生的工作環境也成為課題。

        

在日本三共製作所總社工廠裏上班的外國人(大阪府東大阪市)

              

  另一方面,具備專業知識和高端技術的外國人的情況如何呢?

         

  在開發日本首款國産噴射客機「MRJ」的三菱飛機公司,為取得歐美航空監管部門的型號合格證和進行飛機設計,約有300名外國人在這裡工作。

                  

  三菱重工的社長宮永俊一表示,「取得型號合格證需要做很多工作。要高效推進業務,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才」,表明了聘請外國專家的意義。

    

  專業人才的利用停滯不前

      

  從日本整體來看,對於外國高端人才的利用呈現停滯不前狀態。儘管在資訊通信領域外國人的比率為每千人24人,略微高於平均水準(20人),但學術研究及專業技術服務(19人)、金融及保險(6人)等領域的外國人比率都處於平均線以下。在全球勞動力市場,對於AI領域工程師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日本政府2015年設置了被稱為「高度專業職」的居留資格,試圖吸引專業性高的人才,但並未取得突出成果。瑞士IMD商學院2017年的調查顯示,從高端人才來看,日本的營商環境吸引力排在第51位,在亞洲落後於中國(第34位)和南韓(第48位)。

      

  東京將放寬限制,推動建設適合外國人家庭居住的綜合大樓,希望通過改善生活環境來吸引高端人才。日本經濟産業省認為,外國人對於日式長期雇用和工資論資排輩的不滿與不安也成為在日本工作的阻力。提高日本産業實力的戰略需要新的視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