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下一個目標是「雲霸主」
2015/08/04
200多家大企業正在利用阿里巴巴的雲服務。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發佈會上(7月22日,北京市) |
每年投資10億元
阿里巴巴計劃今後每年投資10億元,在國內外強化作為雲業務基礎的數據中心和高速通信網等IT基礎設施。
以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等網路銷售為主力業務的阿里巴巴從6年前開始涉足雲業務。淘寶網上的開店者為中小企業和個人居多,沒有自主設置伺服器和通信網的餘力。因此,阿里巴巴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租借伺服器等IT基礎設施的雲服務。
阿里巴巴的這項開店支援附加服務目前約有200萬家公司正在利用。不過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僅有200家。2014財年(截止15年3月)雲業務的銷售額比率僅佔整體的1.7%。
雖然並未公佈今後的銷售額目標,不過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召開雲業務的單獨説明會。原本作為電商平臺「輔助業務」的雲業務為什麼會提升為「主要業務」呢?
其一為阿里巴巴對雲業務作為成長領域寄予厚望。此前,中國企業把精力都放在設備增強等成長戰略上,對成本的浪費並不關心。在面臨經濟增速放緩這一「新常態」的今天,正如一名阿里巴巴高管所言:「能夠節省IT系統經費的雲服務和提高業務效率的大數據解析的需求正在增長」。
其二為電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化。市佔率位居第2位的京東與騰訊展開資本業務合作,擁有4億用戶的「微信」內接入了京東商城的入口。美國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在7月23日宣佈將1號店的運營公司(在中國網購市佔率位居第6位)收為全資子公司。各電商企業正在逐步收緊對阿里巴巴的包圍圈。
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ZTE)等大型通信設備企業在中國雲服務領域領跑。此外,日本的NEC、富士通和美國IBM等外資企業也在尋求機會,擴大業務。
得天獨厚的優勢
阿里巴巴起步較晚,但其具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那就是通過3億5000萬客戶的電商業務積累起來的龐大數據。這些數據包括年齡和收入等消費者的屬性、天氣和季節影響消費行為和偏好的變化等,對於制定産品開發和銷售戰略的企業來説,簡直是一座寶庫。不僅單純的存儲數據,而是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客戶提供建議型諮詢服務,阿里巴巴有可能開發出其他競爭公司所沒有的服務。
例如在物流領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阿里巴巴為每年約50萬億日元的商品買賣提供仲介和配送服務,如果分析其手中的數據,每天能減少總計1000萬公里的浪費運輸。此外,阿里雲已開始承攬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車票預訂系統等業務。
「從IT到DT」。最近,阿里巴巴創始人、董事長馬雲多次使用DT(Data Technology,數據處理技術)這一説法。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使用雲服務的客戶企業越是增加,能自動收集的數據就越多。雖然仍存在「數據屬於誰」的爭論,但在13億人的消費市場,掌控了數據就極有可能掌控市場。
建立起電子商務帝國之後,阿里巴巴利用雲技術瞄準的下一個目標或許是成為「數據的霸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小高航、北京支局 阿部哲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