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剩」企業擴大東南亞投資
2016/01/06
安徽海螺水泥的工廠(安徽省) |
安徽海螺水泥計劃在2016年4月後,在印度尼西亞新建4家水泥工廠。預計總年産能將超1200萬噸。海螺水泥在緬甸的新工廠將於2016年2月投産,在寮國的2家新工廠計劃也正在進行中。
由於中國經濟減速及基礎建設投資的轉冷,國內水泥需求持續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1~9月國內的水泥産量約為17億噸,約減少5%。海螺水泥總會計師周波表示,中國國內市場嚴重供給過剩,將強化包括出口在內的海外市場業務。
李克強等中國政府高層相繼訪問了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大力推銷中國的高鐵和核電站技術。在支援本國企業國際化的同時,中國政府將國內的水泥、鋼鐵等行業的過剩設備和人員疏導到其他國家,獲取當地市場的需求。
對於接受中國投資的新興國家而言,一方面中國的財力和技術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同時也對中國在本國影響力增強抱有很強的警惕感。日本企業也希望擴大在新興國家的事業規模,預計與中國企業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上海 小高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