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食品企業「掉隊」?
2016/09/05
![]() |
蒙牛乳業因競爭激烈等原因業績低迷(8月25日,在香港舉行業績發佈會) |
在8月底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蒙牛高層在提到奶粉業務時表示,原來只需要交給銷售商,今後必須要重新考慮銷售渠道。蒙牛子公司雅士利國際2016年1~6月的銷售額和凈利潤分別下降22%和86%,拉低了蒙牛的業績,使凈利潤下降到11億元,同比減少20%。
以往只要將銷售交給代理商,在超市等零售店銷售,業績就能保持增長。但在經濟低迷的局面下,消費者選擇商品的目光變得更加挑剔,業內競爭也日趨激化。此外,未能及時應對網購等銷售渠道多樣化也成為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另外,蒙牛的主打乳酸菌飲料「優益C」與其他公司産品缺乏區分度,丟掉了市佔率的首位寶座。雖然優格銷售實現增長,但宣傳費用也在增加。蒙牛總裁孫伊萍表示,新常態下的乳製品需求仍然很大。儘管態度樂觀,但業績復甦的前景仍不明朗。
雖然中國消費市場長時間保持2位數增長,但很多大型食品飲料企業都陷入了低迷。康師傅發佈的1~6月業績數據也出現銷售額和利潤雙下滑。不但低價位的泡麵表現不佳,含糖茶飲料也有所下滑,拉低了整體業績。康師傅正在轉向銷售高價位商品,但業務模式轉換似乎仍未取得進展。
中國旺旺1~6月銷售額為97億元,同比減少13%,純利潤僅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關於業績低迷的原因,旺旺表示除了氣候狀況惡劣,還有競爭激烈這一點。
中國最大啤酒生産商華潤啤酒除去其零售業務,啤酒業務的銷售額減少了2%。
所有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取得成功的業務模式沒有及時進行轉換。一味追求高效率,大量生産同一商品然後低價銷售,而不去豐富産品種類。這一模式在競爭不算激烈的時代對提高業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分析認為很多時候消費者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
不過,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包括海外産品在內,消費者能夠以較低價格購買到各種各樣的優質商品。消費者的選擇面擴大,眼光變高,傳統商品失去了競爭力。企業未能及時應對這一變化,導致業績低迷。
各企業均計劃通過加強商品開發以及調整行銷戰略等方式東山再起。但多數被認為是採用模倣其他公司商品和「新瓶裝舊酒」這種耍小聰明的應變方式。中國企業作出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可能尚需時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島大介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