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似乎已失去了昔日的銳氣。在那個大量生産就是最大優勢、「有貨不愁賣」的時代,中國企業曾佔盡優勢。但在經濟減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知如何是好,對經營心生迷茫。
曾幾何時,聽説液晶電視能賺錢,很多中國企業就蜂擁而入。聽説空調和智慧手機賺錢,就又不管不顧跑進來。近幾年,還有很多企業荒廢了本業,將製造業擱置一旁,轉而將全部精力傾注到房地産市場上。
相對於長遠利益,這些企業更為注重眼前利益。似乎這已成了中國企業的習性,與製造業的應有業態相差甚遠。在如今經濟減速的背景下,製造業底層的中小企業破産越來越多,製造業的根基日漸削弱。
中國正處於兩會時期。「産業升級」、「創新」及「供給側改革」等口號紛紛亮相。面對問題,中國的口號總是比實際討論喊得響。但現在已沒有時間了。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解決課題,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和討論具體方法才是當務之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在兩會上採訪了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格力空調董事長董明珠和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從企業家的角度解讀中國企業現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