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能否繼續獨霸無人機第二輪競爭

2017/08/09


  奧平和行:「要説無人機還得看深圳,你看街上到處嗖嗖飛」,在熟人的邀請下記者走訪了深圳。在中國最大電子街——華強北,銷售店的店員正在室外靈活地操縱無人機。

 

  據説深圳有300家無人機製造企業,其中顯示出壓倒性存在感的是大疆創新科技(DJI)。2006年,還在讀研的大疆首席執行官(CEO)汪滔成立了這家企業。在除軍事用途以外的民間領域,大疆佔據全球70%的市佔率,2016年的銷售額達到100億元。

   

大疆「Phantom 4」型無人機

 

  大疆總部的裝修大量使用玻璃,以白色基調營造出明亮的氛圍。有些地方類似於美國蘋果的設施。實際上,大疆有時會被稱為「無人機裏的蘋果」。不過,兩者的相似點不單單是形象戰略。

 

  汪滔的童年好友、掌管大疆日本法人的吳韜表示,大疆的産品在全球製造。大疆在電子設備工廠雲集的深圳生産産品,在美國矽谷開發軟體。此外,還在日本東京品川站前索尼和尼康總部附近設置了基地。近期從索尼和尼康等挖過來約70名技術人員,把日本定位為攝像頭開發基地。

 

  大疆採用的垂直整合型商務模式和全球範圍的分工體制等也是蘋果的風格。與蘋果一樣,大疆的勢頭也非常驚人,無人機領域全球3強的另兩家法國Parrot和美國3D Robotics都被迫裁員。在無人機領域,大疆大有「獨霸天下」的勢頭。

 

  目前,歐美大型無人機企業均陷入苦戰,日本企業看起來也勝算不大。不過,長期研究無人機的日本千葉大學名譽教授兼自律控制系統研究所CEO野波健藏表示:「如果實現高度自主飛行,無需手動控制也能飛行的話,遊戲規則將發生變化」。

 

  預計到2020年代,這些高度自主飛行技術有望實現實用化。使用這些技術,土木工程測量、輸電線檢查、農業支援及運輸等專業性服務可能會一下子開花結果。很多觀點認為,全球面向民間的無人機市場規模到2020年前後將達到1萬億日元左右(約和人民幣607.5億元)。另一方面,據美國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PwC)估算,可以用無人機替代人類進行的服務市場規模約為12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45.4億元)。

 

  圍繞無人機的競爭,最初是以興趣和製作影像作品等為目的,製造及銷售無人機,大疆基本掌控了這一市場。即將到來的第二輪競爭以服務為主體,市場規模和應用範圍要大得多。

 

  「客戶需要的不是無人機,而是解決問題」,提供無人機土木測量服務的TerraDrone社長德重徹切身感受到了競爭重心的變化。2016年成立的TerraDrone正在日本國內外擴大基地。


  

大疆「Phantom 4」型無人機

  

 

  不過也存在課題。第一是如何開拓市場。在日本,國土交通省等負責推廣在土木領域利用無人機,要求一定規模的公共事業必須利用無人機等。此外,隨著少子老齡化而出現的勞動人口減少還推動了無人機在農業和運輸領域的使用。當務之急是借助這股勢頭建立起培育市場的規則。

  

  另一個課題,是對擁有高度自主性技術和創意的新興企業進行支援。「我覺得這樣下去,日本的無人機初創企業將會減少」,曾擔任大型智慧手機遊戲企業COLOPL的副社長等、2017年6月成立了無人機專用基金的千葉功太郎這樣表示。

 

  作為個人投資者,千葉看到的現實是,即使無人機領域存在有潛力的初創企業,但能向這些企業注入資金和經營經驗的支援者太少了。千葉用3個月的時間籌備,成立了15億日元的無人機專項基金。今後需要拉大企業等入夥,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

 

  在無人機領域,商務模式將從銷售産品向提供服務和解決問題轉型,支撐日本經濟的機電産業等正在經歷這種轉型。使用無人機提供服務領域的競爭也將更 加激烈,不過日本可以利用以前的經驗和教訓。日本企業放棄無人機這個巨大的市場還有點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委員 奧平和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