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大國」中國的去向

2018/02/01


      2017年,中國快遞包裹數量超過了400億個大關。在網購出現擴大的背景下,中國快遞量達到日本的10倍,更佔據全球總量的一半。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順豐控股、美國聯邦快遞(FedEx)和日本雅瑪多控股等海內外的物流大型企業為構建應對迅速增長需求的快遞運輸網正加快投資與戰略性合作的步伐。與日本一樣,中國的快遞業同樣開始受到人手短缺和人工費上漲的困擾,無人配送等技術開發迎來新的階段。

        

在物流基地,貨運卡車不停地進出(上海市)

           

      「我每個月至少在網上買20次東西」,一位在上海市內餐廳上班的女性(26歲)告訴記者,包括服裝、化粧品和食品等,她所使用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在網上買的。她表示,可以通過智慧手機來查看各個包裹的物流進度。雖然經常出現不按指定時間配送包裹以及不在家時快遞員直接把包裹扔在門口的情況,不過她似乎並不十分在意的説,「1~3天就能收到快遞,感覺十分方便」。

        

      1年400億個包裹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2017年中國配送的包裹數量為400億6千萬個,比2016年(313億個)增長28%。以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集團為中心,網購服務在中國日趨普及。快遞量在10年裏猛增至33倍。據全球最大郵資機企業必能寶(Pitney Bowes)統計,2016年全球快遞市場規模為650億個,中國超過美國的130億個,佔全球總量的近一半。

     

      中國國家郵政局預測,2018年的小包裹數量將進一步增加2成,增至490億個。為應對物流量急劇增長,國內外的物流企業紛紛加快實施投資與合作。

 

      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順豐控股2017年底之前將貨運飛機數量從2013年的11架增至40架,今後3年計劃進一步增至55架。

   

      在中國,大型物流企業通常與包括個人在內的中小物流公司簽訂合約,共同構築配送網,不過這種做法産生了配送延遲和快遞包裹丟失等弊端。順豐通過推出被稱為「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即通過本公司的設備和人員完成轉机物流將物品送至消費者手上,提高了快遞服務的品質。該公司2017年1~9月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3%至498億元,凈利潤增長11%至36億元。

  

      在中國,快遞配送網被認為掌握著電商業務的命運,因此各電商巨頭也積極致力於完善物流網路。阿里巴巴2017年9月宣佈今後5年將投資1千億元推進物流技術的研發。物流子公司「菜鳥網路」與順豐等大型物流企業合作,提高倉庫運營的效率,完善農村地區的物流網路。並提出中國國內24小時送達、海外3日送達的目標。

   

      不過,中國的快遞業務的盈利狀況也出現惡化。隨著滿一定金額免郵費的競爭日趨激化,2016年快遞的平均單價從2006年的30元下降至13元。另一方面,主要由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擔當的快遞員的人力成本則出現上漲。2017年初,由於人手短缺,包裹配送延遲和丟件的情況頻發,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京東集團則在自主建設物流網路的同時,推進無人倉庫和自動駕駛卡車等節省人力技術的開發。2017年底在江蘇省開設了使用感測器和自動行駛搬運車的完全自動化的配送中心。在農村地區,京東還開始啟動使用無人機的配送服務。京東的高管表示,在人工費上漲的背景下,快遞技術決定電商服務競爭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境外包裹也有8億個

 

      一方面,受中産階層的增加和海外旅遊熱潮的推動,通過跨境電商等網站購買海外商品的中國消費者也在增加。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來自包括港臺在內的大陸之外的快遞包裹2017年達到8億個,同比增加34%。

        

  

    美國物流企業聯邦快遞2018年1月在上海市郊外起用了13萬平方米的巨大物流基地。該基地配備自動流水線,1小時可分揀3萬6千個包裹。該公司主管亞太地區業務的蕙嘉琳 (Karen Reddington)表示,「受跨境電商的普及和一帶一路構想的推動,今後中國物流需求將繼續擴大」。

 

    為應對跨境電商需求增長,合作也日趨活躍。京東集團與日本雅瑪多控股合作,將加強迅速為中國消費者配送日本等貨物的體制。而順豐控股2017年與美國UPS展開了合作。

  

    日本通運則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統一負責商品運輸和通關業務。為了改善倉庫作業的效率,將與中國的大學啟動採用新技術的項目,「正在關注中國的技術創新」(日通高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