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要和寧德時代爭做車載電池王者
2018/06/28
比亞迪(BYD)6月27日宣佈,在青海省西寧市啟動了車載鋰離子電池新工廠。該公司向包括鋰原料在內的電池領域投入190億元,到2020年將車載電池的年産能提高至目前的近4倍。還將全面啟動面向其他汽車廠商的對外銷售,追趕全球最大車載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
![]() |
比亞迪的西寧新工廠 |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7日在西寧舉行的新車載電池工廠投産儀式上充滿自信地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重要戰略産業,電池是其心臟,比亞迪將啟動實現全球最尖端效率的工廠。
新工廠位於比亞迪總部所在的廣東深圳西北2000多公里處,比亞迪將這裡定位為車載電池的核心基地。這是因為,擁有鹽湖的青海省的鋰資源儲量被認為佔中國整體的約8成。
為了確保原料的穩定供應來源,比亞迪與當地企業成立了生産鋰原料的公司。構建不易受鋰價格波動影響的體制,降低包括物流費在內的生産成本。希望通過引進近100台機器人等措施,提高成本競爭力。
![]() |
新工廠的年産能達到24吉瓦時(GWh),總投資額達到100億元,可供120萬輛比亞迪的代表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使用。這一數字達到比亞迪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0倍以上,隨著新工廠投入運作,比亞迪將正式啟動對外銷售。
除了新工廠之外,比亞迪還與當地政府就建設新的車載電池工廠達成協定。計劃投入90億元,建設擁有20吉瓦時左右年産能的工廠。廣東的2座現有工廠年産能達到16吉瓦時,因此到2020年,年産能總計將達到60吉瓦時,提高至新工廠投入運作之前的近4倍。
比亞迪1995年作為電池企業而成立,通過手機電池實現增長,王傳福被稱為「電池大王」。之後比亞迪進入汽車領域,開創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不過,近年來比亞迪拘泥於向自身供貨,新技術引進遲緩,結果被寧德時代奪走了中國電池首位寶座。
![]() |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投産儀式上致辭(27日,西寧) |
比亞迪希望捲土重來,2017年宣佈啟動車載電池的對外銷售,還開始討論電池業務未來分拆上市。該公司將以類似於寧德時代的定位,提高電池業務的經營自由度,以實現增長。另一方面,比亞迪顯示出以青海省為基地、從鋰資源開始涉足、一條龍發展車載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戰略。
比亞迪的競爭對手寧德時代主攻電池,相繼與重視中國市場的全球大型車企展開合作。寧德時代正借助通過上市獲得的資金等,推進擴大規模,計劃到2020年前將年産能提高至50吉瓦時。與到2020年力爭達到60吉瓦時的比亞迪之間的競爭必將日趨激烈。
![]() |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77萬輛,居世界第1位。中國政府出台了自2019年起要求車企製造和銷售一定比例新能源汽車的制度,提出到2020年增至200萬輛的目標。很多電池相關企業尋求在中國實現增長。
與美國特斯拉存在合作關係的松下也將通過強化大連等工廠等舉措,到2022年前使以電池為核心的車載業務銷售額提高至5倍以上。此外,南韓企業也計劃積極加強在華業務。不過,深圳市沃特瑪電池等在中國排在第3位以下的企業也在迅猛增長,有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在電池市場的存在感將逐漸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西寧,高野壯一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