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初創企業融資額或超過美國?

2018/08/06


       中國的初創企業正在從國內外的風險投資等機構籌集鉅額資金。2018年上半年的融資額高達3680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已超過2016年全年(2624億元)水準。投資者對開展網路銷售、人工智慧(AI)、純電動汽車(EV)和生物醫療等業務的新興增長企業抱有很高期望。雖然難以進行單純比較,但中國初創企業的融資規模可能超過了美國企業。不過也有不少聲音指出融資呈現過熱感,包括中國的初創企業被高估等。

 

       高科技企業存在感提升

 

       10元的T恤,12元的平底鍋——拼多多的賣點是壓倒性的低價。與主要面向中等收入階層的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不同,拼多多以農村地區的低收入人群為主要目標客戶。雖然是利基市場(小眾市場,Niche Market),但是仍吸引了1億多用戶,實現了快速增長。

 

       拼多多獨有的業務模式受到好評,從美國矽谷的著名風險投資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中國法人和騰訊控股旗下的基金籌集了30億美元,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宜家(IKEA)採用香港商湯科技開發的面部識別技術,用於分析店內顧客的動態。「成年男性、短袖、短褲,側面」。利用AI從攝像頭拍攝的視頻分析出性別和服裝等人物特徵,用於改善店內擺放的傢具等展示內容。

 

商湯科技開發的圖像識別技術

 

       商湯科技開發的面部識別技術的特點是精度高。北京、四川省、海南省的機場和浙江省杭州市的酒店等相繼採用其産品。據悉該公司的估值達到30億美元,4月從阿里和風投機構籌集了6億美元。

 

       中國的初創企業從2014年前後開始迅速成長。移動支付得到普及,借助該技術開展共用單車、搭車軟體和外賣業務的新興企業陸續誕生。

 

       2018年,AI、新一代汽車和生物相關等高科技企業的存在感正在提升。

 


       開發純電動汽車的遊俠汽車3月底籌集了50億元。該公司計劃在浙江省建立新工廠,年産20萬輛純電動汽車,力爭推出像特斯拉一樣富有設計感的純電動汽車,使續航里程達到460公里。

 

       據美國調查公司Pitchbook統計,2017年美國風投機構的投資額超過840億美元。雖然難以進行單純比較,但2018年中國的投資額可能超過美國。

 

 

       中國提出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力爭培育環保車、醫藥和機器人等領域。中國政府面向這些領域重點進行投資。收集腫瘤等患者的病例、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醫療初創企業零氪科技(LinkDoc)也獲得了主權基金的投資。

 

       美國分析機構CB Insights統計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數量達76家,逼近美國的119家。雖然獨創性可能不及美國,但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優勢是憑藉約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增長潛力很大。雖然投資者主要是中國的風投機構,但在遭遇中美貿易戰的逆風下,美國風投依然十分關注中國初創企業。

 

       富裕階層資金流入

 

       「(估值)太高了,沒法出手」,上海的一位風險投資公司經營者帶著苦澀表示。主權基金和海外資金競相向初創企業投入資金。近來出現的新面孔則是富裕階層的資金。

 

       福建省的一家視頻相關技術初創企業由兩名在英國學過人工智慧(AI)的中國人創建,該公司有著能夠以低速度通信線路播放清晰視頻的技術。通過礦山開發積累財富的同鄉大富豪向該公司投入了數千萬元的資金。這位富豪表示,「幾個有錢人分別出資數千萬元組建投資公司的情況也很多」。

 

       中國強有力網際網路企業百度、阿里巴巴集團、騰訊控股和京東集團對潛力企業的爭奪也在推高價格。2018年上半年這4家企業的投資額達到整體的1/3

 

       中國領導層將推進壓縮過剩債務。雖然初創企業投資的過熱跡象升溫,但今後資金流入也有可能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勇祥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