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萬家便利店混戰 日系加強攻勢
2018/09/25
中國的便利店已突破10萬家,是日本的2倍多。70多家企業展開激烈競爭,還競相開設採用人工智慧(AI)和面部識別攝像頭的無人店。但是,隨著收入的增長,消費者的眼光提高,僅靠新穎還無法在競爭中勝出。各家企業模倣已有半個世紀發展歷史的日本便利店,擴充專用商品等,為生存而展開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 |
「今後需要打造應用人工智慧店舖」,5月底,中國連鎖店經營協會在北京召開「新消費論壇——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會上新興便利店的經營者略帶炫耀地做出這樣的發言,並展示了採用AI和面部識別等最新技術的無人便利店。
在「無人」和「AI」這兩個順應時代潮流的關鍵詞支援下,投資基金正在集中向新興連鎖店出資。以資金實力為武器,中國的無人便利店在迅速增加。
2017年10月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店的「簡24」就是其中之一。消費者需要預先通過手機App註冊支付寶等電子結算和自己的面部資訊。購物時,在入口處通過智慧手機掃碼或刷臉進店,店內的攝像頭會識別顧客拿到手裏的商品,離開時再次用手機一掃即可完成支付。
因人工費上漲及人手短缺而苦惱的日本也非常關注無人化技術。中國的無人便利店在實用化方面走在日本前面,但暴露出一些問題。
簡24在上海開設的無人店之一處於停業狀態,門上貼著「維修中」的紙條。撥打紙條上留的電話後,負責人表示「不確定什麼時候重新開業」。另一門市的閘機發生故障,由店員在收銀臺人工結算,變成了普通便利店。
此外,京東集團也提出了2018年內開設500家無人店的目標,但眼下只開了20家,正為大量推廣而苦戰。
無人便利店的IT系統如果不能順利發揮作用,很容易出現偷竊或混入異物等事件和事故。雖説在中國有著先嘗試、失敗了再改進的思維方式,但技術上似乎還不成熟。
另外,這些店舖過於注重「無人」,銷售的商品以隨處可見的國産品牌為主。通過新奇來吸引顧客的時期逐漸結束。
![]() |
出現停業店舖的簡24(上海) |
不過,中國便利店的市場擴張階段預計仍將持續,在無人店以外的領域競爭也越來越活躍。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中國大陸2017年的便利店數量比2016年增加1.2萬家,達到10.6萬家,市場規模擴大到1905億元。在日本,一般情況下每家便利店的商圈縮至2000人後就開始飽和,但在中國,即便是開店競爭非常激烈的上海,這一數字仍有3200人,還有很大的開店空間。
新興便利店「便利蜂」設置專用區域,在玻璃櫃裏內出售炸雞和關東煮等。中國便利店中,吸收陳列方式和特有商品等日系便利店長處的傾向加強。自2000年以後,擴充自有品牌的動向在日本擴大,中國也在逐步迎來競相推出獨創商品的時代。
中國的無人便利店儘管在運營上陷入了苦戰,但在想像力方面走在日本的前面。未來可能在海外也成為日本企業的強大競爭對手。
日系便利店加強攻勢
日本大型便利店也將在中國大量開店。羅森計劃2018年在中國新開設800家店,創歷史新高。此外,全家計劃開設300家以上,7-11也將開設200家左右,預計3家合計新店數量將創出歷史新高。
![]() |
日系便利店正在提高聚客能力。除了炸雞和關東煮等收銀臺旁陳列的商品之外,還將擴充便當和點心等自有商品。日系便利店的陳列方式和商品與千篇一律的當地店舖之間的差異正在成為其優勢。此外,訪日旅遊熱潮等對日本品牌的支援也構成利多。
1990年代正式進駐中國的日系便利店曾受到虧損困擾,但後來開始完善體制,包括指導工廠和店舖的人員等。羅森社長竹增貞信表示,「如果不掌握市佔率,就無法作為勝利者生存下去」,強調採取進攻姿態。
中國當地連鎖企業也展開開店攻勢,例如最大的便利店企業美宜佳僅2017年就開設約2300家新店。圍繞中國便利店的競爭將以數量與品質、最新技術為核心進入新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松田直樹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